“渤海李夏。”李煜也高看了崔敦禮一眼。崔敦禮在名單上也是排在前列的。甚至許敬宗也是如此,沒想到在這里見著了。
“渤海李氏?”崔敦禮驚訝的詢問道:“不知道兄長可是夏王的族人?”李子雄出身渤海李氏,只是李煜在大興出身。
“勉強算是吧!”李煜輕笑道:“早就聽說了博陵崔氏的名頭,沒想到,崔氏也有人前來參加這次科舉。既然相逢就是有緣,不如大家一起坐下來聊聊。”只要是人才,能為自己所用,李煜都是很優待對方的。
崔敦禮正待拒絕,身后的許敬宗卻撤了一下袍袖,頓時將話收了回去,趕緊謝了李煜。
而這個時候,就見幾個僧人也不知道從哪里取了幾張椅子過來,放在一邊,供人坐下來休息。
“土地再多,人口再多,實際上,也沒有太多的用處。我們這邊的糧食產量少,一畝田地能產生多少糧食?交了田租還能剩下多少?若是碰到了災年,那就更差了。”李煜搖搖頭,溫飽問題到后世八十年代的時候,都沒有解決,更不要提這個時代了。
“兄臺的意思是說,想辦法增加畝產量?”劉仁軌想了想說道:“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僅僅是增加畝產量,更重要的是田租,再多的產量,若是租子過高的話,落到老百姓手里的還是少。”馬周搖搖頭。
“中了人家的田,自然是要交租子的。就是夏王也不會反對的。”崔敦禮搖搖頭,說道:“還是想著如何增加畝產吧!至于天災,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種莊稼本身就是靠天吃飯的事情,我們只能盡可能的解決改變這一切,比如說興修水利,干旱的時候,有水用,洪澇的時候,能夠保證莊稼不被淹。”
“這個,王上不是說減租減息嗎?在這個時候,減租減息是不是更好一些。”許敬宗忽然笑道:“天災無力,人亦有情嘛!”
“天災無情,人亦有情。倒是有些道理。只是世人未必像許兄這樣,天災的時候,世家大族只是會抓住機會,得到更多。”馬周搖搖頭,說道:“這種事情,我曾經見到許多。”
劉仁軌也點點頭,說道:“王上倒是說過了,用手中的劍為中原百姓獲得更多的土地,這樣或許會緩解這種矛盾。”
“這位兄臺真是笑話,就算有更多的土地,最后便宜的也是那些世家大族,這一點看看淮安五郡就知道了。”一個不屑的聲音傳入眾人耳中,就見一個黑瘦的年輕人闖了進來,滿臉的不屑之色。
“這位是?”李煜好奇的詢問道。
“南陽劉洎見過諸位。”劉洎自己找了一個椅子坐了下來,說道:“剛剛入江都,正找個地方落腳呢!聽見小院中的論道,就闖了進來,還請諸位勿怪。”
“劉兄這么說,難道是說當初王上的決定錯誤了?”許敬宗心中有些不滿,忍不住詢問道。要知道現在五郡之地,已經初步恢復了生產,這一切都是因為李煜當初的決定。現在好了,劉洎居然認為李煜當初的做法是錯誤的,許敬宗就有些不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