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琦難道不反感外戚嗎?只是迫于局勢,不得不與外戚王斌聯合在皇帝麾下,就好比袁紹借助何進鏟除宦官那樣。外戚其實算半個士族階層的成員,他們有時是士族門閥在朝中的代言人,有時是對立者,有時則只是工具。
待楊琦跪坐榻上后,皇帝說道:“來的正好,我剛與舅父談起宮中奉車郎的事情,駙馬都尉連同奉車郎官在內約有四十余人,而奉車都尉卻有兩位,舅父是其中之一,而另一位奉車都尉劉璋,我不甚了然,不知與跟益州牧劉焉的兒子劉璋是否為同一個人?”
這是皇帝剛剛與王斌談話時得知的事情,在聽說歷史上割據益州的劉璋如今正在長安做奉車都尉,專職駕車,讓皇帝直覺不可思議。如果此劉璋真是彼劉璋,那皇帝就能等劉焉死后,借機打益州的主意了。
楊琦心里奇怪劉璋居于長安,名為任職,實為質子,與他另外兩個兄長處事向來低調。皇帝突然問起,難不成是想憑借益州的外援?他一邊想一邊答道:“奉車都尉劉璋確實是益州牧的兒子,不僅如此,益州牧的長子劉范為五官中郎將、次子劉誕為治書御史,兄弟三人各身居要職。”
說完,楊琦從帶來的官員籍冊中翻檢出三人的卷宗,遞交給皇帝。
三署郎依次為五官署、左署、右署,其上官依次為五官、左、右中郎將。三署郎由郡國所舉孝廉組成,年五十以上屬五官郎,其次分在左、右署。郎官之中,除了議郎以外,余者都要執戟宿衛殿門,號為執戟郎。劉范所擔任的五官中郎將,秩比二千石,掌握宮中數百名五官署郎,隸屬于光祿勛鄧淵。
而治書御史,又稱治書侍御史,職掌法律,可與廷尉審理疑獄。奉車都尉則秩比二千石,掌御乘輿車。
這三個官職,說他重要,五官中郎將掌握宮中郎衛、治書御史既能糾察百官,又能參與司法審判、奉車都尉侍奉陛前,隨時能成為帝黨心腹,而說他不重要,則是因為現今董卓專權,司法混亂,多出冤獄,而宮禁又掌握在董卓手中,劉氏三兄弟雖處尊位,職同虛設,英雄無用武之地。
看完了三人的卷宗,皇帝心里已有了大致的想法,他隱隱記得三國演義里有過一則故事,說的是侍中馬宇和中郎將劉范幾人聯合馬騰攻擊李傕,最后失敗被殺。不管劉范是為了皇帝而反對李傕,還是為了別的什么,絕不是幾個人碰頭就能合謀的事情,背后絕對有一個利益團體的支持,這個團體甚至拉攏到了馬騰、劉焉等地方軍閥。
雖然小說里的事不能全信,但羅貫中也不至于隨意編造這么個故事來,必然有真實的歷史發生過。
那么,這個利益團體又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