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瓚身為吏曹尚書,掌官員選舉,權重一時,是皇帝計劃中最關鍵的一環。
皇帝一回到宣室,就仰面倒在床榻上,盡情的舒展的四肢,輕盈的常服被壓出一道道褶子。王斌在一旁見到皇帝這副孩子般的舉動,既感動于皇帝坦然大方,不把自己當外人,又忍不住想笑。
“得了,這兩天可以好生休息了。”皇帝舒舒服服的伸了個懶腰,側頭看著王斌,“鷸蚌相爭,我等漁翁就在一旁看著吧。”
“天下百姓連立身之處都要沒有了,君上若心懷百姓,真的能夠安眠無憂嗎?”王斌頓了頓,見皇帝已翻身坐起,一臉認真的看著自己。于是王斌滿意的繼續說道:“既然君上篤定王司徒功成,那就應該好好打算只有王司徒在的朝堂,君上欲親裁政務,是如何也繞不開強勢的王司徒的。”
皇帝細細想了一番,點頭道:“舅父說得對,王允屆時身居首功,威勢無兩,我到底是年紀不夠,如果沒有什么別的法子,強行親政恐怕會惹人非議。”
“更何況,我現在聲名未顯。”皇帝說完,看向了王斌。
王斌明白皇帝的意思,皇帝雖然有聰慧的名聲,但那是董卓當初為了廢少帝,更立新君的借口。這三年來朝政操在董卓手中,皇帝更是沒有一點表現才智的機會。如果貿貿然就要提前親政,恐怕朝臣只會懷疑是皇帝身邊的人別有用心,加以慫恿,而不會有人相信皇帝真的有親政之能。
“臣以為,君上聰慧仁敏,提前親政自不為過,但聲名一事,還得要與朝臣多多接觸。等朝臣如臣今日那般被君上的言行所折服,自然就會有聲名。說到底,臣以為君上身邊得要有親近的臣子,既能為君上傳頌聲名,也能供君上驅策。”
皇帝也想過這個問題,在王允專權之前打造一個親信近侍組成的帝黨,不求有多忠誠能干,只要能團結在自己身邊就可以了。
這是個可取的法子,侍中和黃門侍郎這些近侍歷來就是由皇帝最親近的臣子擔任,只是到了現在,皇帝身邊的臣子無不是權臣舉薦,除了照顧皇帝起居以外,還有監視皇帝的意圖。想要從里面拉攏、挑選出合適的人當做親信,就連機敏的皇帝也犯了難,他沉聲說道:“我身邊的侍中、侍郎們,有誰足以托付大事?舅父在朝三年,不說全部識得,至少也認識幾個忠貞之士?”
這等于是將舉薦之權給王斌了,在皇帝面前舉薦,以現今皇帝對王斌的信任,王斌一句話幾乎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富貴榮辱。這可是他頭一次擁有這樣的權力,內心激動萬分,就連呼吸都沉重了,他腦中仔細搜刮著得用的人選,頓時想起一人:“黃門侍郎射堅,字文固,扶風郡人,少有美名,為公府所辟。”
射堅今天下午在皇帝鑾駕前給他解了圍,王斌投桃報李,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這個射堅我見過,但似乎并沒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舅父舉薦他,一定是理由的吧?”無論前世今生,皇帝從沒聽過射堅這個名字,想來是個小人物,只是不知道王斌看中了對方哪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