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楊瓚所料,士孫瑞收斂了笑容,嚴肅的說道:“陛下龍章鳳姿,有中興之才,我等輔佐明君,自當無愧于心。”
這是在為自己背棄王允他們的同盟關系而找借口了,端的是冠冕堂皇,臣子輔佐臣子,說上去不倫不類,而臣子輔佐明君,卻是天經地義。楊瓚佩服于士孫瑞轉變之速,與士孫瑞一唱一和的應對道:“是矣,陛下雖是沖齡繼位,但一無太后聽政,二無外戚將軍,三無遺詔輔臣。董卓獨擅大權都要攀附為董太后親族,王司徒若是要總攬朝政,沒有這些名義,怕是很難立足。”
“誅董功在社稷,王司徒名望權能俱在,要總攬朝政想必無人不服。”士孫瑞繼而說道,像是感慨:“只是誰又能想得到陛下久居禁中,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王司徒以后在朝堂,怕是要受委屈了。”
楊瓚聞言一笑,不再多話。
此時太師府旁的軍營中,呂布正與劉艾交接制詔。劉艾生性謹慎,得了制詔出宮后故意等了一段時間再去尋呂布,沒料到呂布心急,見劉艾晚到,忍不住責備道:“劉長史何來之遲也!再過兩個時辰便要天明,到時人馬調動,你我交接會更為麻煩。”
劉艾心知此時正是要依賴呂布,開罪不得,只好忍住心頭不適,強笑道:“是我貽誤了,還請君侯恕罪。這是尚書臺發出的制詔,君侯明日可借此號令三軍,誅殺奸臣。今后封侯開府,全在這一遭了,艾在此先恭賀君侯功成!”
呂布連忙奪過制詔,略略掃完后,頓時喜形于色;一來是多日謀劃隱忍,終于可以殺死董卓出口惡氣,二來是憧憬日后手掌重兵,威風赫赫。劉艾堂堂皇親,又是士族文人,此時給足了呂布面子,呂布不是笨人,如何不知敬我一丈回你一尺的道理?他壓低了聲音,對劉艾說道:“好,好!我等大臣終于等來了出頭之日,屆時漢室中興,匡扶天下,還要我等一齊協力才是。”
劉艾聽出了呂布的弦外之音,心下雖是極為瞧不上呂布這等背主求榮之人,面上卻與他虛與委蛇,極為順服:“君侯說的是!今后朝野內外,定然少不得依仗君侯大能!”
兩人把手敘談,一下又說了半個時辰。呂布此人一旦欣喜就會言語無狀,他見劉艾對自己態度恭順敬服,十分得意,忘形之下竟要和他兄弟相稱,把劉艾唬了一跳。還好騎都尉李肅帶著秦誼、陳衛、李黑等十余個帳下親兵前來請辭,說要按計劃去北宮門與蓋順接頭,換下衛士服守掖門,等待明天一早董卓經過,然后趁機發難。
騎都尉李肅與呂布同出五原郡,曾與他一同在執金吾丁原手下聽命,后隨呂布為董卓賣命,對呂布亦步亦趨,唯命是從。這十來個親兵都是從五原桑梓帶來的老人,無論忠心還是能力都是上上之選,呂布相機說了幾句明日要小心謹慎的話,又對眾人許下厚賞,便讓李肅帶人退下了。
劉艾不愿久留此處,在李肅走后,也借機告退。
此時的太師府內一處客舍同樣是燃起燈火。白天里被主簿田景趕出去的臭道士此時再度出現在了田景的房間,正推開窗子觀望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