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待解決了兵權分割的事情后,王允還未有告辭的意思,他仍坐在宣室,一言不發,似乎在靜候皇帝的意思。
在董卓伏誅以后,該派誰來穩定朝中局勢,是皇帝親臨政務,還是另選大臣。抑或是對誅董功臣的一應封賞又該如何,對朝局有什么想法,王允都需要知道皇帝的態度。
這放在今日之前,完全是難以想象的。
射堅自始至終都坐在宣室里,這時早已坐立不安,他不過是恰好在今天侍奉皇帝,又恰好被皇帝點中給王允傳詔,再恰好被皇帝特意安排進殿陪聽了一場君臣博弈。
這么多恰好加起來,那就不是恰好,是刻意為之了。射堅慌亂之下并沒有細究這個,反倒是戰戰兢兢,為自己聽到了不該聽的而后怕不已。
“射堅?”
“唯!臣在。”射堅猛地回過神,大聲的回道。
皇帝略一揚眉,似乎有些驚異射堅回復聲音太大,就連王允都忍不住看向射堅,這讓射堅更為慌張。
不過皇帝并未因此怪罪:“你還愣在這里做什么,去尚書臺傳詔,司徒王允為國誅賊,扶持漢室于危亂,立有大功,前既已封溫侯,今特增食邑二千戶,并前所封共四千戶,使錄尚書事,總朝政。尚書仆射士孫瑞拜尚書令,尚書楊瓚遷仆射,中郎將呂布拜奮武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王允還未表態,射堅心里畏懼,不敢接話。
皇帝心里不悅,強打笑容,說道:“誅董的后續事宜,也一并交由司徒處置。不知司徒意下如何?”
這些封賞不是皇帝不愿就能不給的,如今王允身負大功,哪怕皇帝不給,也自會有人上奏‘請’皇帝給。所以倒不如順水推舟,一并給了,順便夾帶私貨,扶植士孫瑞等人來掣肘王允。
何況讓王允一家獨大也正是皇帝心中早有的打算,他正是要借王允功成后固執剛正的性格,將朝中一大批不服他的人逼得人怨沸騰,然后他再出手收拾局面。
不然的話,皇帝在提前親政的路上必然困難重重,那些大臣都想斗倒王允掌握朝政,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會樂意見到皇帝掌權。
這個決議正好與王允心中的預案大致相符,尤其是自己總朝政、以及對呂布的封賞更是讓王允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