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低頭想想,看了朱慈烺一眼說道:“好像跟復社那幫人走的很近,最近復社一直在報紙上推舉文震孟、周延儒和錢謙益的文章,所以報紙上不得不選用一些。”
崇禎聽到錢謙益更是厭惡:“錢謙益文章雖然有點才華,但是人品有待商榷,科場舞弊一案,其不能洗脫嫌疑。至于周延儒此人皇兒以為如何?”
朱慈烺奇怪的問道:“父皇不介意他是復社之人么?”
崇禎嘆了口氣:“天下士子半江浙,江浙士子皆于復社有關聯,若是棄之不用,朝堂上就沒有可用之人了。”
朱慈烺指了指楊嗣昌的文章:“父皇難道不覺得他也是個人才么?”
崇禎打量了一眼:“其說言不是跟皇兒所說差不多么?再說其入閣資歷還不夠……”
朱慈烺開心的說道:“父皇大明已經有了對付建奴的策略,富國強兵富民也都有了方案,現在唯有對流寇缺少一個總覽全局的人居中調度,此人從兵部入閣豈不比禮部那些人更適合當前局勢。”
崇禎猶豫的說道:“皇兒已經說過百姓壓力過重,看最近的統計數據,朝廷每收一份的稅銀,地方官府就會加收兩份的火耗公攤等銀,其策雖好,若是催逼百姓過甚豈不是引起新的流寇?”
朱慈烺大概計算了一下:“父皇,按照楊嗣昌所言需要加派剿響二百八十余萬兩,兒臣倒是覺得不用加派就能填補上這個兵力虧空。”
崇禎驚訝的看著朱慈烺:“皇兒能籌集到二百八十萬兩?”
朱慈烺解釋道:“那當然不是,父皇其實這些咱們已經在做了。楊嗣昌是要十二萬兵而已,其中步兵七萬四千人,馬兵四萬六千人,父皇已經命令曹文詔在招降蒙古人,朝廷只需要提供足夠的糧食軍餉,此騎兵缺額已不是能解決大半?父皇在招募邊塞善于騎射的漢人加入曹文詔騎兵部隊,則馬軍不就有了。”
朱慈烺在算著:“父皇已然擴大了勇士營,并且打算對神機營進行擴編,加上曹變蛟在開平編練的新軍還有山西那邊的防疫軍,咱們編練的規模要比楊嗣昌想要的規模只多不少,所以募兵這事大可以不必增加練響。”
崇禎皺眉想了想:“皇兒不是說這些軍隊是練出來對付建奴的么?若是用來剿流寇,建奴那邊怎么辦?”
朱慈烺攤開手:“父皇,既然咱們練了新兵用來對付建奴,那原有的九邊部隊是不是就可以抽調一部分往中原圍剿流寇了?”
崇禎嘆氣道:“皇兒有所不知,這些新軍編練都是內帑在支持,現在還只是初期,所以內帑尚能維持,但是一旦擴大規模恐怕內帑也入不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