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聽說孫承宗有寫一本《車營扣答合編》就寫信索取,孫承宗收到朱慈烺送的四輪馬車之后,發現四輪馬車不僅比以前的偏廂車有更大的載重,而且編組成陣型也更穩重,也就意味著能裝上更重的火炮,更穩固的防線就需要調整后邊人員的配置。
所以孫承宗對車營編制又進行了調整,對書上的細節又修改了很多地方,直到今天才定稿,派家丁送往京師。
消息送出不久一隊錦衣衛:“孫承宗接旨,陛下口諭孫師年事已高,不必全禮。”
等一切準備停當錦衣衛展開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御極以來,夙興夜寐,唯恐德薄智寡,故選賢良而任……今邀孫師承宗奏對平臺,咨以國事,孫師勿英朕不屑……”
孫承宗瞬間老淚縱橫,顫顫巍巍的跪下:“臣孫承宗領旨。”
錦衣衛收起圣旨,下拜道:“孫師,陛下口諭:孫師年事已高,不堪舟車勞頓,可慢行。另外,此乃太子殿下書信。”
孫承宗呵呵一笑:“皇上無需掛念,我這把老骨頭還算硬朗,一頓還能吃兩碗栗米,哈哈哈……來人備車,進京!”
孫承宗家的管家捧來幾包銀子,孫承宗嗯了一聲,管家給錦衣衛送上賞錢:“幾位遠來辛苦,這些茶水錢萬勿推辭。”
孫承宗家中的子侄家眷都從各處歸來,孫承宗回到正廳,打開太子的書信認真讀了一遍,見大家都來了沉吟半刻鐘說道:“此次進京陛下有意任我為宣大總督,平臺奏對問邊防之事,若是順利我將直接赴大同上任,你等在家治學守家,謹守家風……”
孫夫人無奈的說道:“老爺,您都古稀之年,大明賢才如此之多,為何非讓你一個半截入土的老人來回奔波,老爺咱還是跟陛下說說咱們不去了。”
孫承宗不悅的哼了一聲:“婦人之見!大明正多事之秋,圣皇銳意革新,我當助之。”
孫夫人嘆了一口氣:“老爺您若……我陪你一起去吧?”
看著夫人花白的頭發,佝僂的身形,孫承宗搖搖頭:“你不要去了,我走之后,你要在家督促他們讀書,我孫承宗號稱天子之師,但是子孫中竟然只有一人及第,有何面目說是詩書傳家?”
孫夫人淚眼婆娑:“老爺,您這一去不知道多久能回來,身邊沒有個人伺候著,我怎么放心,大同那邊干燥風沙大,您一定要小心身體,若是無事早些還家。”
孫承宗點點頭:“我觀朝廷剿賊方略已無漏洞,不出兩年必然安定,到時只要北方建奴不突然南下,流寇不足為慮,必被剿滅。到時候以中原之軍定建奴,不出三載我就可以歸家養老,大明中興可期,我當為陛下守好北方門戶。”
孫夫人不懂這些軍國大事,她只知道老爺說了,三年就回來:“三年?老爺,您一定要如約回來啊!”
孫承宗收拾好行禮第二天就坐上馬車,教過的士子紛紛到城外十里亭送行,孫承宗拉開車簾揮揮手士子們拱手拜別。
京城里因為孫承宗的歸來引起了軒然大波,要說入閣沒有人比孫承宗更有資格了,這樣一位人物到京城,各派之間的爭端立刻偃旗息鼓,大明朝的朝堂上第一次因為一個人的聲威使得百官不敢言其過。
崇禎并沒有跟百官說召孫承宗來的目的,但是按照慣例平臺奏對之后都會大用,所以孫承宗出山已經是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