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沒有盲目自信,覺得自己是什么戰略戰術天才,朱慈烺覺得自己現在就是一手超級好牌,只要解決了流寇,那大明就是世界老大,自己的一波流就能繼續浪下去,要啥戰術,不是說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么?朱慈烺就打算不要啥赫赫之功,我就不停的造兵,堆死你!
至于戰略啥的,那都是后世總結的,某點小說上明末流派一大把,由海到陸,由南到北,由西北到東南,什么金角銀邊草肚皮,哈哈,現在朱慈烺告訴你你們都沒有機會了。
現在選大明還不用擔心天命系統,只需要小心自己的小命其他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香么!
跟孫承宗聊完之后,朱慈烺對于這位帝師感官一般,被一大票作者推上神壇的人物,其實也不是三頭六臂全知全能的,理念上的沖突還是充斥著整個談話過程。
朱慈烺也徹底死心,看來自己要走的路還是無人同行,那只有期待追隨者能跟上腳步了。
朱慈烺站起身做了一個邀請的手勢:“孫師統兵經驗豐富,今天講武堂有一場推演宣大防線跟建奴戰斗過程,希望孫師能多多指正。”
孫師對于兵器推演也聞名已久,立刻饒有興趣的施禮跟上。
另一邊朱慈烺跟孫承宗對話的內容已經傳到崇禎的案頭,崇禎看著朱慈烺孩子氣的話語,久久沒有說話,王承恩侍立在一旁,宛如一尊木雕。
崇禎最終還是微微一笑:“承恩啊,太子雖然目光遠大,但是終究還是個孩子,性子急躁了!要好好的磨練一番才好,不過江南之事都是誰在背后議論?”
王承恩小拇指一動,這個是他的習慣動作,每次算計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轉動戒指,不過在崇禎面前他可不敢,所以動一下之后就停下了。
王承恩快速思考一番之后彎腰答道:“回陛下,太子殿下有意推動糧食改革,其實今年收夏糧時,太子在山西的時候的夠糧行動就引起了當地商人的不滿,這次在江南推廣,與其說是江南士林的非議,倒不如說是山西糧商的推動,江南人背推上前臺,否則也不會迅速傳遍江南。”
崇禎嗯了一下,又看了一眼兩人的對話:“山西的糧商?山西那邊跟關外建奴有多少牽扯?太子派何人調查此事?還有太子殿下對付建奴的辦法是什么?你們調查清楚沒有?”
王承恩彎彎腰:“陛下,邊關商人出了長城,廠衛就很難知曉他們去了哪里,多少人牽扯還需要調查,太子派了一個叫蘇桂的太監領隊帶著一百緹騎和十幾個得力的錦衣衛在山西暗暗調查,但是太子好像主要調查的是……”
崇禎抬起頭:“是什么?說。”
王承恩彎腰:“太子殿下主要調查的是這些商人的家產家人居住地,貨物往來商鋪,還有金銀可能藏匿的地點,好像不是在查案,就像是土匪行動前的踩點一樣,哦對了,這些商鋪大多都參與了山西購糧的行動,而且這些人在上個月建奴入寇代州的時候都損失了大筆的糧食,想來太子殿下覺得他們糧食損失的有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