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記得歷史上,今年額哲會被建奴在黃河內側包圍,最后投降建奴,乖乖獻上傳國玉璽,皇太極也應為獲得傳國玉璽,第二年就宣布稱帝建立了大清。
朱慈烺不知道自己搶了傳國玉璽能不能阻止皇太極稱帝,但是沒有傳國玉璽,皇太極怎么敢說自己有天命?
方化正行動順利,四人干脆直接住進額哲的帳篷,原本還以為是一場惡戰,還要斗智斗勇很久,沒想到如此輕易的就做到了,這種事情功績那至少也得給他們官升一級啊。
這邊一做好準備,錦衣衛迅速放出信鴿,把消息傳回京城。
距離朱慈烺得到消息還要一兩天,京城這邊朱慈烺送走了孫承宗自己站在講武堂門口,久久沒有說話。
原本朱慈烺把孫承宗想象成大明柱石還是那種擎天白玉柱,說話風趣幽默睿智,戰略眼光渾厚,一下子就能說道問題的關鍵點上,幫自己查漏補缺,大明能借著他的輔佐獲得喘息之機。
但是當真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要說他沒有智慧吧,他提出的建議也能抓住重點,例如圍剿流寇建議追剿不停,直到把流寇拖死,這的確是剿滅流寇的好辦法,對付建奴多路進攻,也算認識清醒。
不過朱慈烺始終覺得他表現的不像一個智者該有的樣子。
其實朝堂上的大臣沒有一個傻子,大明從來不缺少戰略家,也不缺少智者,但是國家政策這種東西考驗的是群體智慧,也考驗皇帝最后的選擇。
顯然崇禎并不是一個優秀的戰略家,他從政十七年做出了一大堆錯誤的決定,最后大明一步步陷入深淵。
就像現在崇禎還在對內閣人選舉棋不定,各方面還在為此角力。
在朱慈烺看來,這次閣臣的選擇關系到國家大戰略,必須要迅速的做出決定,快速推行剿滅流寇的策略,一次次的朝議簡直就是浪費時間。
正在朱慈烺不開心的時候,遠處一個太監打著哈氣口角流涎身體顫抖,目光躲閃的從他身邊跑過。
朱慈烺立刻覺得這個人不對:“李若璉給我抓住他!”
那太監嚇得撲通一聲的跪在地上:“太子殿下饒命,太子殿下饒命。”
朱慈烺仔細打量著他,這個太監怎么對他有種熟悉的感覺,對!就是像電視上那些粘上毒癮的人一樣。
朱慈烺冷冷的看著他:“你是哪里的太監,要去干什么?”
太監猶豫了一下:“殿……下,奴婢……是東宮典藏的太監,要回東宮。”
朱慈烺冷哼的問道:“要回去干什么?”
太監眼神躲閃著:“殿下饒命,我回去盤點……庫……房。”
朱慈烺見他意識越來越模糊,說話都說不清楚,朝李若璉示意一下:“放了他吧,讓他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