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太監終于動容,太子又祭出養老大棒,這種壕無人的行為,是在招工匠么?當官都沒有這個養老待遇好吧。
不過聽太子的工坊都有承諾養老,給宦官養老,只是誰也沒有太子竟然要把制度推廣到京營,那可是幾十萬人。
怪不得太子對于只收軍戶要特別提及,不僅工錢給的足,還給養老,估計很多民戶都會羨慕的要死吧。
朱慈烺有意推動基建,作為漢饒三大種族賦之一,不點亮基建狂魔的名號自己豈不是白來一趟。
不過大型基建項目,投資大,收益慢,有的為了戰略利益都是賠錢的,這樣的工程必然要靠皇字頭的企業來搞。
后世有把軍隊改成建設營團和基建隊伍的先進經驗可用,雖然有機構臃腫、效率低下、貪污腐化等一系列的問題,而且大明的經營可能更加廢物。
不過道安置人員,沒有什么比基建更能容納這些人了,而且現在先把架子搭起來,把京城到盧溝橋和通州的路修一修,等山西的錢一到位自己的新城計劃就可以開始了。
造新城里面的鋪面、住宅、碼頭、倉庫、等等好多收入,足夠收回建設成本,不求暴利,總之不會虧損就是了,到時候以工程養人員和基建項目。
當然后世這種辦法被后世詬病,房奴一大堆,朱慈烺曾經大罵過,但是現在他居高位,才發現這樣圈錢用來搞基建,促進就業,繁榮經濟,真香!
面對著這樣現成的優秀作業,怎么能不抄,不過朱慈烺還是打算保留一點良知,不會過度抬高房價,而且大明的發展紅利只要撐過這幾年,以后就能剪全世界的羊毛反哺大明了。
新的建設營團依舊是這些太監當監軍,但是掌權的確不在是他們,老規矩!銷售冠軍上!雖然搞銷售的不一定個個都是管理人才,但是至少比在宮里面狗不通的太監強的多。
銷售擔任總管采用按工計酬,財務由太子府典算獨立結算,太監和錦衣衛監督,統計司查驗工程質量。
末位淘汰制,然后在結合股份制企業,利潤三成上繳東宮,三成用于發展,四成用來發獎金,等于又增加了一層監督,這要是在干不好,呵呵那就殺吧!
京營那邊道消息已經瘋傳了,從建十二團營,那可是大事,英國公府上的訪客也是絡繹不絕。
京營不比別處,能在這里混個職位的,哪個還不是勛貴,很多都是能直接面圣的主,對于這種風吹草動自然不像下邊的丘八亂打聽,這關乎前程的事,認為有幾分薄面的誰不去英國公府上走動走動。
英國公也是太極老手,京營的事前面早有風聲,太子邀請皇上檢閱新軍,皇上特許新軍典推廣全軍,聰明的已經嗅到一絲不尋常的氣息。
可是皇上宣布推廣典之后,各地并沒有收到新的典,那這次新軍典就不是那么簡單裝裝樣子就能混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