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記得朱慈烺跟他過山西商人跟建奴互相支援的事,但是一萬建奴還在長城以外他并沒有放在心上。
不過自打建奴第一次入寇之后,大明九邊的長城防線感覺就像篩子一樣處處是漏洞,感覺建奴隨時隨地都能入關。
而且入關之后大明也是無可奈何,這讓他非常不爽。
想起這些崇禎問道:“你極力推薦的孫承宗現在又上書想要修整長城,恢復烽火臺,建立預警機制,這么大一筆開銷,他也真敢想。”
朱慈烺尷尬的摸摸鼻子,孫承宗這個提議東宮也收到了,而且比起崇禎收到的更早,孫承宗是跟朱慈烺申請資金失敗才轉而上書找崇禎的。
朱慈烺否決的原因很簡單,沒錢!第二收益率太低,有那個錢還不如多訓練幾萬新兵呢。
在遼東支持孫承宗的堡壘計劃那是為了建立穩固的進攻基地,丟了遼西走廊,建奴一兩萬人就能把大明出關的軍隊看的死死的。
而且遼響每年這么多砸進去,遼西緊緊保住幾個孤城,大量的資金都浪費了。
但是宣大就不一樣了,宣大長城綿延曲折回環上千里,要是全部修復一遍,那絕對是耗資千萬的大工程。有這個錢編練幾十萬騎兵他不香么!
朱慈烺對于宣大河防線的定位就是取得戰略上的優勢,只要三點駐軍充足,互為犄角無論是蒙古還是建奴都不敢深入。
防御,最好的防御就是進攻!把戰線引到敵人上,自己才是最安全的。
大明有這樣一個制度,你推薦的人要是做了錯事你是要負連帶責任的,當年孫承宗就是應為這個辭官回鄉的。
所以崇禎拿孫承宗的事朱慈烺也就是個正常思維模式,這個鍋朱慈烺還就得替孫承宗扛著。
朱慈烺想了一下道:“九邊衛所軍戶逃亡嚴重,目前首要任務是解邊軍之溫飽,等欠響補充之后,糧草也會陸續到位,到時候人員充足才能談從建防線,我已經跟孫師建議讓他先補充九邊士卒,清理空餉,整訓士卒,至于下一步怎么走還要看中原圍剿流寇的效果再定。”
崇禎揮揮手:“他總是不停要糧要響,當初提議征遼響,才導致流寇之禍,如今又是不停要錢,完全不理會朝政艱難,上月內庫存銀不足萬兩,戶部庫能跑老鼠,寅吃卯糧,哪有余錢供他揮霍!”
朱慈烺低頭:“父皇放心,內庫困境現在已經有所緩和,至于國庫新兵軍餉、訓練、器械都是是內庫供應,國庫還沒錢,兒臣不能理解。”
崇禎嘆了口氣:“文臣多大言空談之輩,戶部無錢只知道加稅或者伸手找朕的內庫要,仿佛朕的內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樣,他就不知內庫艱難。”
朱慈烺對于國庫的況自然也很清楚,所謂的加稅大多加的也是農稅,或者設卡收厘金,對于鹽稅茶稅商稅這些提都不提。
朱慈烺對文官的節徹底失望了,與其指望他們還不如指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