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拿來形容一個自由自在的小山村似乎有點太過于不現實了,那么,如果是拿來形容一座座整整齊齊修葺起來的墳墓,是不是就很貼合了呢?哪怕條件再不好的人家也不敢在修墳上含糊吧。”
解稟點了點頭,“蘇先生,我現在對您的想法越來越感興趣了,請您繼續,還有么?”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阡這個字,在古代有時候是被拿來形容墓道的意思,這就更能作證之前我的推測,同時,竹子和桑葚最茂盛的時期是五月和七月,而桃花,則是三月,這里,本就有一個巨大的時間謬論在這里。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句話就和桃花源記有很大的歧義和矛盾,當然,也有人間四月芳菲金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詩句,但這是和海拔氣候有關系,而漁人可不能撐著漁船去爬山,這不現實。
所以,漁人進入桃花源的真正打開方式我覺得,應該是這樣:他看見了滿是桃花盛開的地方,然后看見一個墓道,他彎腰走了進去,墓道先窄后寬,隨后豁然開朗,看見墓道深處那一座座被整整齊齊修葺起來的墳墓。”
“那如果按照蘇先生您的解釋的話,黃發垂髫怡然自得以及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這該如何解釋呢?”解稟問道,“這里,可是有人的。”
蘇白低下頭,把自己的臉湊得很解稟很近很近,然后故意壓低了聲音問道:
“那么,什么東西和人長得一模一樣卻又不是人呢?”
解稟的臉色一下子沉了下去,深吸一口氣,吐出了一個字:“鬼。”
“是的,鬼,漁人進入墓道,看見整整齊齊地墳墓后,還看見了一群……鬼!”蘇白抽出了兩根煙,遞給了解稟一根,解稟搖搖頭示意自己不抽煙,蘇白也就自己給自己點燃了:“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首先,秦朝時期人們的衣著裝束是什么樣子的呢,這個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秦朝是公元前206年滅亡,而東晉大體存在時間我雖然記得不是很清楚,大概在公元三百到四百年之間,意思就是這其中,相差了五六百年的時間,古代的衣著款式風格不可能像如今這樣時時變化,但五六百年的時間,也足夠發生好幾次翻天覆地的衣著變化了,但是桃花源里的人居然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這不是很奇怪么?”
“為什么會這樣?”
“一是祭品,外面有人一直在給他們燒紙錢或者是紙做的衣服,二可能就是鬼的一種能力了,讓你看到你覺得應該看到的樣子。
而且,五六百年的時間,桃花源的人不和外面交流,他們就一直在那里近親結婚,五六百年的人類近親結婚會是什么后果,我想解先生你應該很清楚,所以,這一段描寫,從邏輯上來講,其實就是陶淵明在告訴看這篇文章的人,桃花源里的人,其實根本就不是人,當然,口音的區別也是一個大疑點,古代可沒有普通話。”
“漁人可能是被迷惑了,也有可能是被脅迫了,文章中寫過,桃花源里的人設酒殺雞做食請漁人吃飯,設酒殺雞做食,這段形容很有意思,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另一種畫面,那是一種習俗,一種現在中國不少農村都還保留的習俗,那就是做白事,擺祭品。
可能,漁人那些天,就是不停地在吃祭品,甚至可能是在吃肉蛆和蟲子也說不定。
這里就能夠解釋桃花源里的人告訴對漁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之后,漁人一離開就去報告太守了,很多語文老師說漁人貪圖賞賜,但是發現一個小村子多征收一點賦稅,賞賜很多么?利益很大么?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漁人一離開桃花源就開始處處志之,做標記,然后直奔太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