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看到了哥哥手中的食物也不管旁邊的生人,急忙過來,埋頭吃了起來。稚嫩的小嘴咬起大餅還很吃力,但是這不妨礙他們吃得津津有味。
吃了一會兒,兩個孩子才抬起頭露出小臉對郭巖說道:“哥哥好吃,哥哥好吃!”
董書恒退出了棚子,把空間留給兄妹三人。
“范經理,回頭把幾家礦上的孩童送到高郵。我要成立一所少年軍校,一個大型孤兒院。以后所有的孤兒大些的送入少年軍校,小的送到孤兒院。嚴先生幫我記一下,等回到高郵,由行政總署下令江北各地官府將孤兒送到高郵。以后這些孤兒院的孩子年滿八歲都送去少年軍校學習。我來養活他們,我們就是再苦也不能苦了下一代。”
“總統真是宅心仁厚,此舉大善。”嚴仕坤由衷地贊道,好聽話大家都會說,但是真正做的沒幾個。儒家講要老有所依,少有所養,可是那么多有錢的士大夫誰會去收養那些孤兒呢!
少年軍校在德國、日本都存在過,為兩國的軍事力量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幫助。董書恒知道后面很長時間世界都會處于戰亂之中。他現在的計劃是完整地接收清廷的版圖,但是他并不滿足于此,華人如此大的人口基數,不應該只有這么一點生存空間。
因此,今后很長時間,軍事建設都是第一位,經濟建設也要為軍事服務。大規模建立少年軍校,一方面能夠拯救清廷天災人禍制造的大量孤兒,另一方面能夠為未來的規劃儲備大量的人才。
當然,董書恒并不是要讓這些孩子長大了都為自己戰斗,成為自己野心的炮灰。他將要建立的少年軍校,僅僅是指在管理上實行軍事化,這些孩子在接受了一定的基礎教育之后,會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學習不同的專業。他們可能會失去普通孩子快樂的童年,因為他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大量的知識和訓練。時不我待,不光是這些孩子,就是大人包括董書恒都要爭分多秒。這個國家過去幾百年在發展上欠下的債太多了,后人只能通過自己加倍的努力付出,把這些債還上。
接下來董書恒又去了鐵礦。礦上煉鐵用的是小高爐,煉鋼使用的是炒鋼法,但是燃料是直接用的煤炭。董書恒聽說過,中國煉鋼技術從唐以后慢慢倒退,是因為森林砍伐嚴重,煉鐵用的燃料由木炭變成了煤炭,煤炭的雜質太多,因此煉不出好鋼。
其實通過焦化處理,用焦煤煉鋼就能解決這個問題。董書恒將煉焦的方法跟匠師說了一下,匠師很快就搞明白了道理。這些技術就跟窗戶紙一樣,一戳就破。只是中國古代匠人身份很低,技術的傳承都是靠師徒關系維系,而國人又都講究尊師重道,大家習慣了墨守成規,這實際上限制了技術的革新發展。
煉焦用土法也可以,只是浪費煤炭,用機器生產效率要高得多,也更節省。不過機器要等東臺的工業園區生產,現在只能讓這些匠師用土法試煉,積累一下技術。
總督府保舉桂知府的奏折還沒批復下來。清廷的工作效率可沒那么高,即使花了銀子,也得扯皮一陣子。
董書恒臨行前還是去找了一下桂知府,跟他談了到山東之后的一些安排。蔡樹森肯定要跟著他去山東,以撫標營的名義編練山東新軍。阿桂畢竟是旗人,這老小子還不是完全靠得住,有蔡樹森在邊上,董書恒放心一些。另外阿桂要想在山東站住腳,擁有話語權也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實力。
實際上,董書恒誤會了阿桂。在桂中行的眼中自身及家族利益遠遠高于朝廷,在他們這一類人看來,朝廷是愛新覺羅家族的。這也是封建社會民眾民族意識不強的一個根本原因。
除了桂中行,董書恒在山東還有一步暗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