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語文課文還是會選取很多古詩詞,《三字經》、《千字文》《韻律啟蒙》中的片段。為了增加趣味性,董書恒還令人將一些古代民族英雄的故事寫成白話故事放在教材里面,潛移默化地塑造孩子們的民族意識。
另外董書恒還編了一本數學教材,引入阿拉伯數字,教孩子們一些加減乘除、度量單位、圖形認識、以及一些簡單的解決問題方法。雖然董書恒不是教師穿越過來的,但是這些小學教材他編一編還不是很難。
學校里的老師大多是一些生活困難的讀書人,學校給他們開的工資足夠他們讀書養家。而且,淮海書院還對這些老師有優先錄取的政策,所以許多年輕學子選擇去新式學校做老師。
這些學校的老師都要參加專門的培訓,通過考試獲得教師資格證才能夠上崗。他們必須得學會怎么使用這些新教材,而且學校會安排他們集中備課,避免了有些老師還使用老套路教學。
董書恒路過一間由祠堂改成的大教室,里面塞滿了將近一百個學生,雖然有些擁擠,但是里面倒是很亮堂,這是一個大班級,學生們正在上數學課,學的是教材上第二單元的十以內的加減法,他們第一單元的課程是學習了阿拉伯數字的書寫。
董書恒的計劃是讓他們用兩年的時間認識3000以上的漢字,能夠熟練書寫,完成算術加減乘除的學習以及基礎幾何應用。然后他們會進入專業學習階段。當然這只是針對少年軍校,江北的其他學校還是會給孩子們五年時間完成小學學習。所以這些少年軍校的孩子注定要比普通的孩子辛苦一些。
董書恒一眼就在教師的最前面看到了小郭巖,他的身材瘦小,因此坐在教室的最前面。董書恒示意校長去把郭巖喊出來,但是不要打擾到老師上課。
校長會意,進入教室跟老師嘀咕了兩聲就把郭巖喊了出來。
郭巖看到董書恒眼前一亮,敬了一個學生禮道:“總統好!”
“小郭巖,你還記得我啊,你怎么知道喊我總統啊?”
“總統,我們每天上課都要先向您敬禮啊!你看教室前面就掛著您的畫像呢!”
董書恒一看,還真是的,教室的黑板上方真的有一張自己的畫像,畫像中自己騎在馬上身著常服。
董書恒不知道,畫師也是揚州的特產,那天入城式有人偷偷將自己的畫像畫了下來。后來那名畫師見到很多人向自己索購,于是就聚集一幫子朋友,大批量地繪制,后來還刻了印版大批量地印刷,有錢人就買手工繪制的,沒錢的百姓也會買一張印刷的貼在家里。大家都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對董書恒的感謝。
董書恒一陣狂汗,但也不好說什么。
“郭巖,你最近過得怎么樣?”
“總統,我過得很好,現在每天只要學習就好,也不用再干活了,還能夠吃飽飯。就是不能天天看到妹妹了。明兒在孤兒院那邊,不過那邊有婆婆照顧她,我一點也不擔心。”
“你們的課業緊嗎?能不能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