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年7月1日。
第一天災爆發后第四十九天。
濱城西城區外環郊區小區徹底被清理了出來,第一批二十萬幸存者,將在軍方戰士的保護下,率先入住。
這一批小區一共有八個,規模都不小,彼此相鄰,連成一片,一側與港口區域相通,一側則是西城區被轟炸后的焦土。
而這一新城區,被暫時命名為“濱城新城”。
入住這一小區的首批幸存者的臉上,皆洋溢著喜悅的神情。
黃金柱就是一個普通的幸存者,四十多歲出頭,上有老下有小,本來也是幸福美滿。
然而,末日到來,他的家被喪尸沖的七零八落,妻子死了,老父親變成了喪尸,只剩下他一個人帶著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女兒勉強生存,最開始在濱城幸存者基地的時候,他全家擠在一個小簡易房里,食物匱乏,全都要餓死了。
那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時光。
那時候,黃金柱真的絕望了。
但他卻沒有想到,轉機就那樣發生了。
京都來的部隊入駐了濱城,短短幾天的時間內就解決了食物問題,后來,又迅速地解決了濱城幸存者基地的居住環境和空間問題。
雖然食物還是限額的,但沒有人能餓死了。
黃金柱那時候都覺得,在末日中能有那樣的環境,能那樣的活著就已經是天堂了。
當時,他聽那個叫蘇然的指揮官在廣播里說兩個月之內讓大家重新住回到市區里,他都覺得那是天方夜譚。
那怎么可能?
濱城人口千萬,喪尸六七百萬,他們怎么可能重新住回到城區里?
當時有很多人十分相信那個蘇然,但也有很多人不信,更有一些幸存者中很會分析局勢的“專家”擺出一大堆的道理,邏輯清晰、言之鑿鑿地說這是在畫大餅,那些應征入伍的幸存者都是上當受騙了,讓大家不要相信蘇然說的話。
黃金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也不信,哪怕到濱城基地的部隊幾乎全員出擊進攻西城區的時候,他當時都覺得軍隊八成是完了。
尤其是當前方的不利消息傳回的時候,悲觀的氣氛瘋狂蔓延,很多人都說那個蘇然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要將三個師的兵力都陪在西城區里,而軍隊一死,他們這些普通人也沒有好日子過。
當時甚至有人說,那什么蘇先生就是害人精,要把所有人都害死。
然而……
最終的結果是,蘇先生實現了他的承諾。
蘇然帶著三個師回來了,他們不光救回了十二萬幸存者,更帶回了大批的物資以及殲滅近兩百萬喪尸的戰果。
那些覺得不可能的人,全都被蘇先生狠狠地打了臉。
那些應征參軍組成新編三師的幸存者,不光沒有上當受騙,前段時間的論功行賞中,很多人都被獎賞了大量的物資,他們原本在幸存者基地中生活的家人,直接從青黃不接變成了小康!
蘇先生不僅戰勝了,更是在兩個月之內,實現了幸存者們重新回到濱城居住的諾言。
從抽簽首批入住名額、再到抽取重新分配房位置,整個過程中,黃金柱都像是做夢一樣。
能夠重新回到濱城城區,住進舒適、安全、現代化的樓房之中,這幾乎是黃金柱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都末日了,喪尸那么多,他們竟然還能夠恢復到之前的生活中來?這可能嗎?這根本不可能!
然而現實就這樣發生了。
黃金柱認識的那些幸存者中分析局勢的“專家”們都變得真香起來,個個都在說蘇先生的好,打破頭也想要成為第一批入住的人,之前他們的那些聽起來十分有道理的邏輯與理由,仿佛都不是他們說的一樣。
這是實實在在的利好變化。
黃金柱很幸運,在抽簽中抽到了第一批的名額,他們一家老小,僅剩的三個人擁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一室一廳。
從幸存者基地出來的時候,那些他認識的老朋友們,都非常的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