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在此時,注輦國方面也發現他們需要很多環首刀,單純用糧食來貿易,他們有點搞不起了,于是希望用其他的東西來做貿易。
這正中郭珺下懷。
除了糧食價格大為不同之外,牲畜、肉類和礦類還是具備相當的價值的,就算在現在的魏國,除了廣泛飼養的肉鴨和肉豬之外,其他的牲畜和肉類也不便宜。
礦類就更不用說了,黃金白銀青銅,本身就有價值。
還是要用這些東西來做貿易,才能維持更高的利潤。
至于糧食,只能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線上,不然的話還就真的不賺錢了。
和注輦國方面簽訂了新的貿易協定,根據新的協定,郭珺找來跟隨過來的計吏們算了一筆賬,發現這樣交易才比較符合他的利益。
然后要是能不斷擴張他自己本身的兵刃生產規模,這個利潤規模還能進一步擴大,因為他不可能一直從魏帝國得到無限量的免費兵器。
之前郭珺這邊的兵刃主要是魏帝國內部提供,通過海船一起帶過來,一帶過來就是上十萬的規模,夠他們用很久。
之后發現了一個小型鐵礦,所以眼下也有數百名合格的鍛造工匠在這邊搭起了一個上了規模的生產線,給魏軍提供一定數量的兵刃。
目前來看這個產量還不夠郭珺手下的軍隊消耗,但是也有一點產量。
算上注輦國需要的部分,還有未來需要提供給其他小國供他們打內戰的部分,這個數量就顯得捉襟見肘,
大不了,他寫封信和郭瑾商量一下,多提供一些兵器給他,他在這邊賣,得到的利潤五五分成就是了。
只要郭瑾答應,就叫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兵刃是消耗品,戰爭持續時間越長,戰爭烈度越高,消耗的就越快,需要更大數量的兵刃的長期供給。
目前來看,只要守住技術不讓注輦人得到,這就注定是一個比較長期的貿易過程。
通過這個過程可以得到很多的物資,食物牲畜,等等,能極大地降低魏帝國國內的壓力,想必郭瑾也會很高興。
說干就干,郭珺立刻著手給郭瑾寫信,講明白他在這里遇到的情況,還有他打算做的事情,希望得到郭瑾的大力援助。
軍火生意一本萬利,只要能賺到錢,到時候兄弟兩個五五分賬,他絕對不貪污——以兄弟的名義起誓。
反正魏帝國國內的兵器生產處于絕對的生產過剩,郭瑾只會為兵器太多來不及使用而煩惱,現在那些堆倉庫的貨能換錢,何樂而不為?
帝國最缺的就是錢,有錢什么事情不能做?
某種意義上來說,郭珺很有生意頭腦。
這封信很快就隨著船只返回魏帝國,不需要很久,就會送到郭瑾的手上。
通過和注輦國的貿易往來,郭珺收獲了極大數量的物資,這些物資可以幫助他更快的建立起一座配得上西蜀公國國格的城池。
這讓他非常高興。
當然,注輦國國王也很高興。
他得到了一大批神兵,這些神兵可以幫助他打敗宿敵,掠奪財富,本身得到的東西是那么的多,遠遠超過購買神兵需要的付出。
他很高興,很亢奮,準備繼續武裝一支強大的神兵敢死隊,繼續沖向哲羅國,掠奪更多的人口、糧食、牲畜、礦產。
最好能夠讓自己越變越強,最后干脆直接消滅掉哲羅國,整合兩國的實力,南下消滅潘地亞國,徹底統一整個南印度的泰米爾人。
接著,北上和更多的敵人爭雄。
他的雄心被激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