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魏國從前漢的亂世走到今日,那也是父親三十年苦工,加上全國民眾萬眾一心,才有今日,若非父親雄才大略,諸君用命,魏國又如何能有今日呢?
換言之,區區一個彈丸小國,給他數年,又有何妨?我雖然只有一萬軍隊,但也不是不敢與之敵對,以他們這種國力,想要與我雄師抗衡,怕不是癡人說夢!”
郭珺在言辭里絲毫不曾把這個注輦國放在眼里。
他根本不認為區區一個注輦國的存在會給魏帝國帶來什么麻煩什么影響。
就算自己只有魏帝國百分之一的力量,但就是這百分之一,也不是區區一個彈丸小國可以撼動的。
橫豎不過魏國的一個郡,乃至一個人口大縣,就敢稱王稱霸了?
當年袁術稱帝好歹也是打敗了袁紹成為天下第一諸侯之后的事情吧?
心懷強大的自信,郭珺完全不在意注輦國會通過他的幫助而發生什么質的飛躍。
就他們這種模式,給他十年都不一定能趕上魏帝國的百分之一。
而給郭珺十年時間,郭珺有信心,自己至少能建立一個十分之一左右大小的魏國。
懷著這種強大的自信,郭珺給王海波以重大指示,扶持注輦國攻擊哲羅國,將兩國的矛盾徹底激化,極大地損傷兩國各自的實力。
然后再派另外一個人接觸哲羅國。
以便于讓郭珺獲取更多發展的時間。
王海波得到了這一指示之后,就前往了注輦國拜見對方的國王,一方面是給他帶去他訂購的環首刀,一方面則是把長矛提供給他看,向他推銷魏軍的制式長矛。
注輦國王看了看魏軍的長矛,覺得較為驚奇。
注輦國也是有類似的武器,但是沒有那么長,長桿也沒有那么硬實,矛尖當然也不可能那么銳利,各種意義上都不能和魏軍的長矛相比。
話雖如此,但是新式武器該怎么使用,該怎么在軍隊里推廣,效果好不好,這也是個問題。
“雖然看起來很不錯,威力很大,但是該怎么使用?或者說該怎么裝備給軍隊,又該如何用來戰斗?那么長的兵刃,一個人怕是不太好使用,對吧?”
注輦國王也不是不懂軍事的土包子,相反,他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征戰沙場。
王海波笑了。
就怕你不問。
“我們國家的軍隊使用這種長矛當然不是單獨使用的,而是配合刀和盾牌一起使用的。”
王海波從國王的衛隊里挑選了幾名士兵,讓他們拿著大盾,環首刀和長矛,現場演示了一下魏軍基礎軍陣的配合。
“我們魏國的軍隊并不看重個人的勇武,而更加看中各兵種之間的配合,盾兵,刀手和長矛手,是需要互相配合,結成一個軍陣再上戰場打仗,單獨裝備長刀,意義不大。”
王海波看似很輕松的解釋了一下魏軍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