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深吸了一口氣。
“如果您信任我,我將竭盡全力。”
他感覺自己幫著注輦國打仗,爭取一下戰果和對方的信任,對于郭珺之后的動作也會起到一定的便利作用。
當時王海波沒有想那么多。
其實他還有點語言天賦的。
跟這群人待在一起久了,通過翻譯學了不少當地的語言。
在大戰前夕,基本上可以不用翻譯就能聽懂他們說的話,當然,互相交流還是需要翻譯,但是一些日常對話,王海波已經可以獨立進行了。
所以指揮一支軍隊并不是什么難事,尤其這支軍隊只有一千人。
王海波并不覺得棘手。
在戰局進行到半個月以后,王海波判斷哲羅國已經到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地步了,于是,他建議展開決戰。
王海波帶領他親自訓練出來的這支精銳軍隊踏上戰場,越過封鎖線,拉開了反擊的序幕。
不出意料,王海波帶領這支精銳軍隊大破正對面的哲羅軍隊,將他們打的丟盔棄甲連連潰逃,一路潰逃到了駐軍大營里。
然后王海波在哲羅軍隊的大營里到處放火,造成巨大的混亂,最終引發連鎖反應。
數量較少的注輦軍隊把人數占優的哲羅軍隊打的丟盔棄甲,全軍潰退,死者上前,被俘虜者數千,大敗虧輸。
援兵被打敗,城內哲羅軍隊頹喪欲死,在注輦國王許諾入城以后絕對不搶不燒之后,守將打開城門,正式投降,把城池獻給了注輦國。
這場戰役最終以注輦國的大勝而告終。
哲羅國喪師失地,不僅失去了數千士兵,還失去了重要的邊境城市,失去了城市里的幾萬居民,失去了重要的防守要塞,從而被打開了通往國內腹地的交通要道。
而控制邊境地區的注輦國一舉打破了哲羅國的屏障,進可攻,退可守,一舉獲得了對哲羅國戰斗的軍事主動權。
一戰大勝,繳獲甚眾,哲羅**隊的全部軍械物資都成了注輦軍隊的戰利品,城池內的倉儲和軍械也都成了戰利品,包括城池里的人也都成了戰利品。
俘虜的四千余戰俘都是青壯男子,是一股巨大的生產力量,注輦國王當即找到了王海波,嘉獎他獲得勝利的同時,要求與他用這些戰俘做生意,換取軍械。
長矛還有環首刀。
長矛在這一戰里可以說是大放異彩。
因為非常長,不僅用來進攻很犀利,用來防守也相當犀利,在盾兵的掩護下不知道戳死了多少進攻過來的哲羅士兵。
而且他們大部分人本身還沒有著甲,只穿了破破爛爛的衣服,根本阻擋不了長矛的刺擊,一擊之下就被刺穿了身體,慘死當場。
這場輝煌的勝利讓注輦國王對魏帝國的軍械還有戰術更加感興趣,迫切的希望可以從王海波那邊得到更多,增強注輦國的軍事實力。
于是他嘉獎王海波,任命王海波擔任這支精銳部隊的統領,并且擔任其他軍隊的訓練教官,為他練兵。
然后他給王海波派了十多個助手——都是注輦國王族,或者和王族沾親帶故的優秀的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