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雍涼二州的商業改革,郭鵬不曾明確表態支持和反對,一直都在一個模棱兩可的狀態之中。
他既不反對,也不支持。
支持的是王粲。
王粲是財政部尚書,管錢的,他又是郭鵬的鐵桿親信,所以朝臣普遍認為王粲的支持就是郭鵬的支持,是郭鵬在后面支持毛玠的改革。
于是毛玠的行動最終沒有受到阻礙,在涼州順利推行下去,收獲了很大的成果。
然而郭鵬沒有公開表示支持的行為在很多朝臣看來是一種另類的懷疑和矛盾,郭鵬自己也不敢說就一定支持這種行為。
所以自以為把住郭鵬脈搏的朝臣們對毛玠的攻訐不曾減少。
從延德八年開始,就一直都有人上表彈劾毛玠,說毛玠這樣搞一時不出問題,最終也是要出問題的。
一旦商業和農業爭奪勞動力,搞得天下人心思變,都想著掙錢而不去生產,就要出事了。
但是郭鵬始終不曾對毛玠的改革下手。
后來郭鵬退位,不管事兒了,郭瑾登基之初也沒什么心思管這個,所以這個事情一度沒人關注。
直到郭鵬巡查天下的當下。
郭鵬提前知會了毛玠,讓毛玠安頓一下跟隨他出巡的一千禁軍,然后自己帶著少數護衛和家人入了城,去找毛玠。
他抵達長安這件事情沒有讓民間知曉,只有少數幾個高級官員知道——
反正大部分人就算看到了郭鵬站在他面前也不知道郭鵬是誰,郭鵬盡管大大方方的拋頭露面也沒什么關系。
郭鵬不想搞得大張旗鼓的讓全長安城都知道太上皇來了。
不要,就當是一個平凡的老頭兒來長安度假了,毛玠只要帶著幾個主要官員負責接待就可以了。
毛玠也是這樣做的,盡管他當時一激動差點想要下令整個長安城張燈結彩的迎接太上皇到來,但是想起了郭鵬的性子,他還是放棄了。
郭鵬出巡的事情被嚴令不得通知地方各級政府官員,他離開洛陽之后也沒有什么固定線路。
本身的隊伍雖然龐大,但是沒有打任何標志性旗幟,沒有任何能透露身份的標識。
所以人們只認為這是什么軍隊的正常調動,反正魏軍經常因為各種原因輪換駐防,商旅們走在路上遇到一支軍隊迎面開來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習以為常。
所以毛玠一開始并不知道這件事情,直到郭鵬主動通知他才知道,太上皇不聲不響的就到長安來了。
還告訴他這件事情不要被太多人知道,少數幾人知道就行,嘴巴要嚴實,消息不得外泄,最好就到他家里見一面,說說話,也沒什么。
太上皇怎么不聲不響的就來了?
為什么來?
真的只是見見面說說話?
驚訝之下,他只能慌亂的做些緊急準備,讓家人趕快備一桌好菜什么的,然后停止見客,把所有的預定都延后之類的,其他的也不知道該做什么。
然后郭鵬就來了。
照理來說,官署就是一地行政主官的住所。
基本上外地官員上任,不管手頭寬裕與否,都是住在官署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