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卡拉的將軍們所說的都是實話。
多年為敵,沒有人比羅馬的將軍們更了解安息帝國。
安息的皇帝已經不能重現當年的榮光了,他根本不能代表真正的安息帝國,乃至于首都泰西封都不能代表安息帝國。
攻占泰西封這種事情,有前輩辦到過,但是這并不能改變什么。
安息帝國還是存在,原因就在于這個首都更像是一座戰爭堡壘,為了讓安息皇帝更加直面羅馬的威脅,順便順理成章的掌握軍權以威懾地方實力派,意義如同朱棣遷都到北京。
都是為了讓最高統治者直接掌握大量軍隊以震懾全國。
安息帝國的統治者和帝國境內大量的波斯人并不是同一個種族,統治者是外來者,波斯人是本地人。
本地人和外來統治者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
波斯人自己也曾經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強大的帝國,對當時的“西方世界”帶去了極大的震懾。
所以波斯人并不認為自己生來就該遭到統治。
直到如今為止,地方上的波斯人已經掌握了相當大的自主權,波斯貴族們散布在富裕的省份內,對帕提亞人統治者的中央皇權虎視眈眈。
消滅安息統治者,未必就能征服整個安息帝國。
安息帝國之下的波斯人才是真正的大敵。
而且安息帝國真正的支撐點是赫卡通皮洛斯、埃克巴坦等城市,這些城市扼守絲綢之路要沖。
只要羅馬人無法占領這些要沖,這片地區的統治者就能利用抬高中國商品的價格的方式把損失從羅馬權貴手里再掙回來。
事實上羅馬多次進攻安息帝國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不想再買那么貴的東西。
只是帝國攻擊力有限,后勤延伸能力也有限,打不穿安息帝國,越打越膠著,打成了惡性循環,雙方都損耗了大量的國力,便宜了后來者。
眼下,就是這個惡性循環再次回到原點的時候。
只是當下這個局面,是否要繼續攻擊安息帝國的內陸實際上已經沒有硬性條件的驅動了。
除了卡拉卡拉個人對榮耀和威望的追求之外,羅馬人已經沒有必須要教訓安息人的必要了。
原因很簡單。
從魏帝國東南沿海到埃及的海上絲綢之路已經被魏帝國打通了,雖然時間比較長,路途比較遠,中途也有危險——陸上不也一樣嗎?
而且魏帝國和羅馬帝國已經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外交關系,并且實現了雙方的平等、直接的交易。
直接從魏國商人手里買東西,雖然也不便宜,但是比從二道販子手里買東西要便宜的太多了,最開始和魏國人交易的時候,羅馬貴族們狂喜啊。
那么便宜?
我特么買爆!
羅馬權貴的**被極大地滿足,和安息帝國的貿易已經不涉及魏帝國的商品了。
是否要攻擊安息帝國以打通商路實際上已經不是重點。
海上絲綢之路給了羅馬帝國一個更好的選擇,有那么好的選擇,為什么還要出動大軍攻擊安息人呢?
窮兵黷武花費那么多的軍費,不也是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