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這件事情之后,臣便不斷的搜集情報,準備寫奏表遞給陛下,讓陛下知道這件事情并且早做準備,不曾想太上皇已經知道了,那么陛下那邊……”
“嗯,皇帝也是知道的,我知道的應該比你要早一點,我還知道安息國的國都已經被婁摩人攻克,安息皇帝受傷逃跑,安息國危如累卵,所以你所擔心的事情,正在發生。”
郭鵬的話讓諸葛亮眉頭緊鎖,大為擔憂。
“如此一來,西域三府,還有涼州、雍州都要出問題了,太上皇,您……應該已經有了對策吧?”
諸葛亮本來非常擔憂,可是忽然想到郭鵬既然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就不可能不對此做出反應,他能說出來,就代表他已經有了應對之策。
郭鵬點了點頭。
“應對之策算不上,只是做出些許亡羊補牢之事,能讓損失降低一些,但是損失一定會有,所以孔明,你這一次回去,搞不好還會受到一些朝臣的攻訐。”
“臣……太上皇,您是否覺得臣提出這樣的策略是有問題的?”
諸葛亮稍微猶豫一下,便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他詢問道:“您是否覺得臣這樣做,會給西域三府和雍涼二州帶來更大的危難?”
郭鵬端起茶碗喝了口茶,然后搖了搖頭。
“孔明,我素來不是因噎廢食之人,如果我不贊同這件事情,你,還有毛玠,根本就不可能有在雍涼二州和西域做這樣的事情的可能,你們能做,本身就說明我是同意的。”
諸葛亮對此并不感到疑惑,這當然是真的。
“雍州也就算了,涼州、西域,也有數百萬人生活,他們無論怎么努力耕種土地,也不可能過得比中原地區的人更好,同屬魏國子民,我不愿意看到他們一直過苦日子。
種地不能讓他們吃飽肚子,那就要讓他們去做生意,不能因為重農抑商的國策就讓他們餓肚子,國策是國策,但是魏國是大國,東西差異南北差異大到令人咂舌,不能一概而論。
所以孔明,因地制宜才是魏國這樣的大國最適合的發展方式,中原適合種地產糧,那就種地產糧,西域和雍涼適合經商,那就去經商,彼此之間可以分工合作。”
郭鵬看著諸葛亮。
諸葛亮微微點頭,越想越覺得就是如此。
“可是問題依舊存在。”
“問題當然存在,不可能存在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情,這件事情的壞處就在于過于依靠域外之邦,需要靠他們來購買我們的商品,一旦他們本身出了問題,我們也就要出問題。”
郭鵬搖了搖頭:“這是不可避免的,也將長期存在,是發展商業不可回避的危險,沒有應對這種問題的措施,就別想著能穩妥的發展商業,孔明,你要記住。”
“臣記得。”
諸葛亮條件反射般的點了點頭,隨后又有些疑惑,不知道郭鵬讓他記住這樣的事情是為了什么。
他本身就會牢牢的記住這件事情,不會忘記。
隨后,郭鵬讓諸葛亮把毛玠在雍州、呂虔在涼州所需要做的事情都跟著做一遍,限制民間商業的發展,嚴格控制規模,回籠資金,然后等待中央的支援。
對于這件事情,郭鵬其實是感到些許無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