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允在安南都護府的任職時間沒有任永那么長。
比起任永的嚴肅、強勢,他看上去不那么強勢,不那么嚴肅,反而挺好說話的樣子。
但如果因此而認為他真的是個好說話的人,那就真的是錯認了他。
刑部官員在魏帝國的官場上是公認的難纏,公認的不好對付。
仿佛每一個刑部官員都把他們的老尚書郭議身上的那種聰明、油滑的勁兒學到了家,個個都是官場上的人精。
怎么說呢。
有問題的時候,只要和他們無關,溜的比誰都快,片葉不沾身。
有利益的時候,甭管和他們有沒有關系,也是沖的比誰都猛。
要說趨利避害,郭議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本身他還是皇親國戚,所以中央朝廷當年就流傳一個說法——與其說曹操和郭嘉是朝政風向標,不如說郭議才是那個真正的風向標。
郭議本身的資歷也不比元從派少,而且還是皇族本家,姓郭,和太上皇郭鵬有親屬關系,本身就不好惹。
而且此人相當低調,甚至給人一種沒什么存在感的錯覺。
但是這種錯覺每到朝廷發生政治風暴的時候就會發生改變。
因為人們總是驚訝的發現政治風暴之中,郭議才是那個真正的萬年不倒翁。
連郭嘉都被太上皇整過,郭議當了那么多年刑部尚書,照理來說也是大權在握,但愣是沒有挨過批,不管政治風暴進行到什么程度,他總是那個巍然不動之人。
仿佛政治風暴和他無關似的。
等政治風暴之后,他就出來收拾殘局。
判罪的判罪,砍頭的砍頭,不亦樂乎,然后深得太上皇的信任,刑部尚書從延德元年一直做到興元元年。
他麾下的官員們似乎都學到了他身上的這種“大智慧”。
歷年政治風暴里,刑部很少有被波及到的時候,可以說是各部官員里受損最小的,最安全的。
這就直接導致其他各部官員看到刑部官員的時候,心里都莫名的膈應。
可沒奈何,人家就是受信任,就是會辦事,就是能撈好處。
這個龔允也差不多,平時沒什么存在感,也不惹事,也不找司馬懿的麻煩,感覺上像是一個老老實實的老好人。
但是能撈政績撈好處的時候,司馬懿在他面前也就是盤菜,任他挑挑撿撿。
對上此人,精明如司馬懿也覺得勝算不大。
加上中央對地方的屬性壓制,不帶上任永在身邊壯膽,司馬懿還真不敢不敢單挑他這只笑面虎。
但是有了任永在身邊,司馬懿就膽子大了起來,對上這只笑面虎也覺得多了幾分勝算。
龔允得知任永和司馬懿聯袂來訪,覺得稍微有些意外,但是聯想到之前朝廷下發的公文的事情,還有眼下安南都護府的亂局,他心里也略有了一些想法。
司馬懿和任永的關系難道很好嗎?
他可從來沒有聽說過。
反倒聽說過不少次任永私下里認為司馬懿是個不敢承擔責任的慫包這樣的說法,司馬懿也不見得多么待見任永。。
兩人的關系絕對不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