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豎沒辦法,悲痛之下,他們只能花錢買平安,破財消災,湊了一大筆錢換取司馬懿對他們的保護,解除災禍。
然后在心里狠狠的痛罵司馬懿生兒子沒**,還不得好死,死了以后靈魂也沒有歸處,只能永遠游蕩在世間,做孤魂野鬼。
這些司馬懿都不在乎,司馬懿只在乎眼下的危機能否度過。
只要有足夠的錢,什么危機都能度過。
靠著這筆錢,司馬懿挽回了一大批貿易商人的生意,給了他們一筆急需的周轉資金。
依靠這筆周轉資金,貿易商人們解了燃眉之急,解除了周轉危機,還把拖欠的工錢交給了工人們,錢貨兩清,大家各自安好。
工人們拿到了工錢,安心回到了城外的家里,和家人們重新下地耕種,恢復生產,也不再鬧事。
危機的威脅更小了,司馬懿的壓力也更小了。
接下來,就是廣泛破產的酒肆、旅店這些依靠人流量才能撐起來的生意,這不是簡簡單單用錢能解決的。
這幫人最開始受到打擊,受到的打擊比農民還有貿易商人更大,更嚴重,所以也更為凄慘。
更重要的是他們倒下了,還欠下了朝廷的貸款,朝廷還有貸款賬目沒法兒填平。
如果說這些賬目還能找到責任人靠著農業生產緩緩填平,那么除此之外的一系列經營損失,就已經讓一部分家庭不堪重負,就算是耕田還債都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還得起。
生活已經失去了希望,看不到終點在什么地方。
萬一他們丟棄土地逃跑了,乃至于更嚴重一點,自殺了,那不僅是民政問題,也是嚴重的財政問題。
不僅影響他作為官員的聲譽,也會讓那些貸款就真的變成爛賬,無法挽回。
民政部和財政部都會對他有意見,對于他的中央升遷之路沒有好處。
這怎么能行呢?
怎么能讓我的仕途受到影響呢?
司馬懿覺得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欺負人也要欺負透徹,不留隱患。
于是他決定最后騙……不是,欺詐……也不對!
最后請求那些安息商人一次。
讓他們再出點血,給點錢給官府,讓官府有錢可以免掉一部分商戶的過多的債務,讓他們能還得起錢,不至于尋短見,鬧出多余的事端。
然后他告訴安息商人們,他們如果不這樣做,司馬懿就要把他們驅逐出魏國,趕回戰亂之中的安息,讓他們被亂兵蹂躪,失去一切。
定居在城中的安息商人恐懼不已,幾近崩潰。
你到底要把我們欺負到什么程度才會放過我們?
你到底要背信棄義到什么地步才能放過我們?
第一次來到魏國,第一次接觸異國風情,第一次賺到那么多錢,這是多么愉快的事情?
三件愉快的事情加在一起,本來應該是更加愉快的事情,可以讓我們登上人生巔峰!
可為什么,事情卻會變成這個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