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鵬對待閻柔的態度不同,閻柔相當于是郭鵬當干兒子養大的。
最開始帶在身邊做親兵,親自教他讀書,然后又讓他做臨淄營的首腦,培養他的能力和辦事手腕。
因為有這層關系在里面,郭鵬雖然對閻柔有諸多不滿,一度甚至打算除掉他,但是每每想起當年往事,他終究沒有忍心下手。
郭鵬只是把他調回京城,還讓他做一樣的事情,他在京城一樣可以遙控指揮臨淄營的行動。
但是郭瑾就沒有這層顧慮了。
他和閻柔又沒什么關系,也不是從小一起長大,閻柔比他大了許多,一直都在暗地里從事情報工作,和郭鵬單線聯系,整個統治階層知道他的人都不是很多。
郭瑾登基之后,比起朝廷,更注重接管內廷和臨淄營這兩把皇帝的殺人利刃。
朝廷沒辦法變成皇帝自己的朝廷,一個一個朝官不是唯命是從的機器人,只要到了一定的地位,個個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和追隨者。
于是朝廷里頭總是充斥著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團,強悍如郭鵬,也沒辦法徹底掌控朝廷走勢。
他沒有辦法完全馴服那大大小小有著強烈利益訴求的利益集團們,雖然他足夠強勢,足夠兇悍,掌握了足夠的權力,卻也辦不到這一點。
所以更多的時候郭鵬的強勢體現在他可以繞開朝廷用內廷和內庫自己辦事,朝官不答應不配合,他就懲戒一批人,然后自己辦成這件事情,讓朝官干瞪眼,而不是強行控制朝廷。
郭鵬強勢的根基就在于有錢有人,內外朝兩套體系,外朝不配合,他就讓內廷去辦,一樣能辦好。
然后倒逼外朝不斷地配合他,叫群臣擔心自己的權勢被郭鵬架空,只能不斷的妥協退讓,由此讓郭鵬大致上掌控外朝的動向。
郭鵬大規模培養內廷干員,到處開礦辦內廷企業賺錢就是這個道理。
你要讓外朝的那些朝官相信你有掀桌子的力量,他們才會擔憂,然后才會妥協退讓來幫你辦事。
朝官的權力更多來自于職位本身,這個朝廷存在必須要設置的職位的本身所自帶的權力,而不是皇帝賦予他的權力。
所以官員一旦覺醒了官僚的意志,就會習慣性的反抗皇帝對他本身職權的侵奪和壓迫,皇帝要是沒有手段和力量,就只能坐視官員用職位的職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這就是所謂上下一日百戰。
郭瑾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知道,只有掌握了內廷,他才有足夠的錢繞開朝廷辦事,才能倒逼群臣配合他。
而只有掌握了臨淄營,才有足夠的底氣不被人蒙騙,才能確保這套體系不從內部自我崩潰。
內廷好對付,撤換一批首腦換上自己人,不僅可以賺一筆外快,還能很快掌握內廷。
宦官們只要不掌握軍權,就是依附皇權而生的可憐蟲,面對皇帝是沒有任何招架之力的。
臨淄營不一樣。
臨淄營組織龐大,除了訓練營有固定基地且給養掌握在郭瑾手里、很好控制之外,臨淄營的內外組織都是十分龐大且體系繁雜,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掌握的。
郭鵬對臨淄營的要求很高,除了要求臨淄營刺探敵人的情報之外,還要臨淄營監視自己人,找到他們犯罪的證據,然后打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