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簡單論述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郭瑾更覺得這件事情需要認真對待,詳細的討論一個應對方案,否則對他的政治威望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魏帝國建立以后,除了封劉健為山陽公之外,還承認了漢光武帝劉秀所立的宋、衛二公國。
宋、衛二國國君據說是殷商與宗周之后,是光武帝所立的二王后。
反正到底是不是郭鵬也沒確定過,郭瑾也不在意,橫豎養兩個家族做吉祥物。
一般來說,新的帝國建立之后賜封禮遇前朝后人,就是正統的象征,象征得國正,君主沒有私心,是仁義的做法。
追封前兩朝后人就叫做二王后,追封前三朝后人就是三恪。
劉秀沒有追封秦朝后人,而是追封了殷商和宗周的后人,以示正統。
郭鵬繼位,除了賜封劉健之外,也繼承了劉秀的賜封,承認了宋國和衛國這兩國的存在,與劉健一起,并稱三恪,宣誓魏國正統一脈相承。
宋衛二公國的國君從東漢進入魏國,都比較老實。
尤其在郭鵬這個【橫暴之君】手底下更是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逾越之處,覺得自己的地位都是郭鵬施舍的。
所以他們還是比較得到郭鵬的肯定的。
劉健就不同了,有郭鵬的承諾和保護,整個人就顯得比較桀驁不馴,加上郭鵬一直對他十分優厚,有意無意的寵壞他,他就這樣了。
郭瑾也無可奈何,只能把這件事情拜托給郭嘉,讓郭嘉發揮自己的智慧,幫他解決好這件事情,千萬不要讓這家事情鬧大、失控。
“茲事體大,還請奉孝公謹慎處置,把影響降到最低,然后把他的兒子看護好,可千萬別再出事了。”
郭嘉點頭認可,表示自己明白。
劉健一通亂搞,十幾年的功夫,也的確是搞出了八個兒子,但是大部分都夭折了,活到現在的只有一個,才四歲。
劉健自己沒心沒肺不在乎這個事情,有孩子沒孩子他都一樣浪,他根本不在乎。
但是在在乎的人看來,郭鵬十個孩子一個沒死,全都開了掛一樣長大,你劉健八個兒子死了七個,這就是天下大勢啊。
所以這個事情當初還被有心人引為魏代漢合理性的佐證。
眼下,這個孩子就是劉健唯一的骨血,漢朝皇室唯一的繼承人。
他要是有什么不測,郭瑾就又要從天下漢室宗親的團體之中選擇新的山陽公了。
多少有點麻煩。
郭瑾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實在不想分神,郭嘉也明白郭瑾的意思,于是星夜兼程奔赴山陽國。
來到山陽國之后,郭嘉以全權處置使的身份審訊了這件事情,經過思考,做出了準確的判斷。
主要責任當然在劉健自己身上。
他自己意志不堅決,控制不住自己的**導致死亡,責任主要在他身上。
但是他身邊人理當規勸他,或者干脆向山陽國相通報此事,引起他的重視,這樣就能保住劉健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