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艱難,因為黃巾軍三四十萬的人數遠遠多于六萬平叛漢軍,但是六萬平叛漢軍只是中央軍和臨時擴編的中央軍,而黃巾軍的三四十萬人數還要帶上家眷算在一起。
兩個多月的擴張和吸納平民加入,眼下真正算下來,能戰之兵絕對不超過十五萬。
而漢政府除了中央軍之外,還有地方義軍的配合。
地方上的豪強在最開始的慌亂之后,也出于保護自己的產業的原因而自發的組織起來和黃巾軍戰斗。
黃巾軍在最初的進展順利之后,居然也落入到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古時候所謂人民,絕對不是現代意義上的人民,而是指地方上有產業的人.
大地主小地主或者有土地的自耕農,他們才是『民』,他們往往也是政權最堅定的擁護者,他們有產,且最希望天下太平。
而沒有產業流亡地方的,往往是造反的主力,全是棄子,不造反作亂就要餓死,所以他們連做『民』的資格都沒有。
黃巾軍聯合這些失去產業快要被餓死的人造反,自然而然會遭到『人民』的強烈反抗。
『人民』和漢政府的利益是一致的。
所以綜合來看,漢政府方面的兵馬人數遠多于黃巾軍的人數。
不過也不能就這樣認定從而放松警惕了,黃巾軍達到一個地方就劫掠豪強富戶開倉放糧,吸引更多人加入,人數隨時可能增長。
一切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可唯有一點是不會改變的。
被士族力量拋棄的黃巾軍已然成為棄子,只是在做無謂的掙扎罷了,早晚必將滅亡。
郭鵬在中軍率領自己的五百一十四名騎兵跟隨盧植的腳步,要幫盧植傳達軍令,郭鵬跟在盧植的身邊,作為盧植的嫡系親信直接負責保護他的安全。
盧植手下的騎兵并不少,人數在三千左右,將會作為沖軍破陣的主力,應對缺乏騎兵這種戰場大殺器的黃巾軍步兵,應該不是難事。
其實充分了解了一下黃巾軍的活動狀態之后,郭鵬已經做出了判斷,就是這場仗并不難打。
看似難打,是因為朝廷被黃巾軍八州起事數十萬人的聲勢給嚇到了,細細一分析就能發現不是那么回事。
政府對抗造反軍是有優勢的,政府可以調動的資源造反軍調動不了。
政府有大義名分,造反軍沒有。
黨錮解除以后,地方上的士族豪強一般都會選擇和政府合作,而不是造反軍。
再說了,造反的黃巾軍沒有基本盤,不會生產,全靠破壞,糧食全靠擄掠獲得,自己不種,必將難以為繼。
環首刀,弓,箭矢,長槍,戟,帳篷等等軍用物資都要生產,漢政府可以做到,而黃巾軍做不到。
而且此時節,黃巾軍已經失去了一個統一的籌劃集團的幫助,士族中途撤資之后,現有的領導層并不可靠。
郭鵬認為張角沒有那么強的能力指揮那么多黃巾軍協同作戰。
黃巾軍行動以來,就在他們爆發的地區四處征戰,看似合圍雒陽,實則沒有什么進展。
張角作為起事領袖本該協調各部黃巾軍相互配合作戰,但是他沒有。
他自始至終都在冀州活動征戰,沒有對黃河以南的黃巾軍進行指揮和調動,完全不像一個合格的造反領袖。
也不知道是沒有那個調動的心思,還是想著調動但是有心無力。
畢竟有些人未必聽他的。
張角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