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袁術正愁沒有辦法正大光明的干掉張咨占領南陽,現在孫堅來了,有辦法了。
他希望孫堅可以除掉張咨。
袁術派身邊幕僚去給孫堅進行指導,現場指導孫堅送禮物宴請張咨,然后派兵包圍張咨,用鴻門宴的方式把張咨逼死。
張咨死了以后,孫堅帶兵到宛城,占據了宛城,迎袁術入主,袁術大喜過望,投桃報李,上表表孫堅為豫州刺史、破虜將軍。
袁術從此據有南陽,這個擁有百萬人口的天下第一大郡,有了堅實的底氣和后勤基地,具備了向董卓發起逆襲的實力。
而幫他干臟事的孫堅也得到了不大不小的好處。
之所以說不大不小,是因為孫堅得到的職位都是被袁術所表的,而不是朝廷的正式詔令。
天下混亂以后,從各地通往京城皇帝所在地的道路不通暢,就算能抵達中央,皇帝和群臣是否能做出決斷,也不一定。
然后各地諸侯擁兵自重,皇帝的命令他們是否會遵循,那就難說了,對自己有利的就遵循,對自己不利的就找借口,說他們不會以傀儡皇帝的詔令行事。
這個時候,上表表奏一件事情給皇帝知道或者請示皇帝就成了一種流程,一種以上表皇帝為名義實際上自作主張的流程。
是中央權力的衰弱和地方實力增強開始各自為政的標志,是亂世開啟無法逆轉的標志。
比如袁術表孫堅為豫州刺史,陶謙表劉備做豫州刺史,做徐州牧,又比如曹操表劉備做豫州刺史等等,都是表,是諸侯個人的意志,與皇帝無關,傀儡皇帝也無法限制這種你表我我表你的行為。
實力才是標準,你有實力,你自然就能做到你想做的事情,你的地盤你做主。
但是如果不是你的地盤,你還表官,那就是純粹的裝逼了,做個順水人情,有什么不好的呢?
比如后期三國之中,每一國都有各自的外州刺史或者州牧,除了自己所能掌握的地盤,其他的都是在裝逼。
袁術現在也是在裝逼,豫州刺史孔伷戰敗之后一病不起,豫州刺史的確沒有人來做,袁術表孫堅做豫州刺史,也就是隨便一表。
反正他也清楚,上表這種事情不用耗費精力,而且還能得到孫堅的感謝,雖然豫州全部根本不在袁術的掌握之中,但是,何樂而不為呢?
孫堅得到了袁術表奏的豫州刺史,喜不自勝,立刻和自己麾下的部將們慶祝了一番,然后就開始籌備戰爭了。
此時,孔伷和王匡紛紛戰敗的消息袁術也知道了,并且告知了孫堅,孫堅對待董卓所部精銳的戰斗力很是忌憚。
孫堅和董卓共事過,親眼見過董卓麾下的軍隊戰斗過,對董卓的戰斗風格也頗有幾分了解,知道董卓善戰,所以絲毫不敢懈怠。
所以孫堅向袁術建議。
“將軍雖然統領數萬兵馬,可是兵馬大多不習征戰,董卓所部兵馬追隨董卓征戰數年,十分精銳,以新兵抗擊精兵,是不明智的,我建議加緊操練兵馬,搜集情報,再做打算。”
袁術認為孫堅是專業的,認為他的話可信,于是就按照他所說的去做。
練兵練了幾日,七月下旬,袁術接到了郭鵬的來信,很是高興。
“子鳳說他已經抵達了酸棗,隨時可以配合我們進攻雒陽,詢問我們下一步的打算。”
袁術把孫堅喊來,把這件事情告訴孫堅,孫堅則表示自己這邊訓練士兵尚且還需要一些時日,建議不要急著進軍,練兵,搞清楚董卓方面的動向比較好。
袁術雖然著急,但是也不想打敗仗,于是寫信給郭鵬,相約至遲九月進軍。
袁術這邊沒有董卓軍隊的進攻,晚一些進軍也沒什么,但是郭鵬這里的確有董卓軍前來進攻,麻煩不小。
七月下旬,郭鵬率領八千軍隊抵達了酸棗,了解了酸棗諸侯們面臨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