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淵和關羽都哈哈大笑,覺得這一次立下大功就能徹底平定涼州了。
馬騰死了,韓遂死了,馬超死了,龐德死了,閻行死了,成公英也死了。
他們全都完蛋了,涼州明面上的領導人物都已經完蛋了,無人生還,魏軍十分光棍的將他們全部干掉了。
郭鵬不相信這些人,完全不相信,打一開始就要滅掉他們全部,完全沒有和他們妥協一起分潤利益的想法。
這些人的家族在涼州當地也是有影響力的,所以他們將被全部扣上反賊的帽子,一起夷滅,不會有人活下來。
一萬多將近兩萬的俘虜已經被曹仁著手安排押運到漢中,交給張郃去負責安排維修秦嶺蜀道,將來每一個人都會在秦嶺大山里貢獻自己的生命。
剩下的,也就沒什么了。
經過戰亂之后的當地百姓損失慘重,涼州本來就沒有太多的人口,被連番戰事禍禍的很慘,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不過這還是后話,眼下還有其他的問題。
涼州造反作亂的大部分漢人豪強和少部分仆從的羌胡的確已經被一掃而空,可是,涼州看似已經被平定,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夏侯淵和關羽對涼州了解不是那么多,但是曹仁可是在郭鵬的授意下深入了解過涼州局勢和過往涼州的歷史。
他很清楚,光憑自己的三萬人要想平定整個涼州,那是很難的。
算上曹休帶來的兩萬援軍,估計也有點勉強。
未來,搞不好需要郭鵬派來援軍繼續支持戰爭。
因為涼州最讓人頭疼的不是馬騰韓遂這幫漢人豪強勢力,越往西,漢人越少,西羌雜胡人等越多,他們才是涼州最大的問題。
自從漢宣帝討伐羌人以來,西羌和漢政府之間的戰爭就沒有平息過,無論是羈糜手段還是軍事征討手段,都難以徹底平定羌亂。
西漢名將趙充國曾經對羌亂的平定立下大功,但是那也只是階段性的。
漢政府官員和將軍對西羌等雜胡部落的了解缺失和過于輕視,讓漢政府屢屢在羌亂問題上進退失據。
想著縻羈,又常常有貪官污吏壓迫人家,民族政策始終不穩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后讓羌人失去了對漢中央的全部信任。
想著全部殺光一了百了,又有人說這不夠人道,什么殺人太多于國家不詳啊,什么殺來殺去有損國格啊之類的。
模棱兩可的政策最終消磨掉了所有人的耐心,直接引發了東漢中期和后期綿延百年的漢羌戰爭,一場拖垮了東漢政府的戰爭。
東漢政府為了漢羌戰爭投入了多達三百多億錢的軍費,卻也只是階段性的壓制了羌亂的爆發。
黃巾造反以后,漢中央衰落崩潰,涼州陷入了軍閥自治的局面,漢人豪強和羌人部落勾結在一起,割據當地,不聽號令,事實上成為土皇帝,使得涼州各方面勢力犬牙交錯,局勢混亂。
靠東部還好,越往西部越是混亂。
這十幾年中央政府未曾管轄到整個涼州的時間里,涼州已經基本上成為了民族大雜燴,原有的基層統治完全混亂失效,地方自治成為事實。
郭鵬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提出了首先奪取東部五郡的計劃,在東部五郡建立完善統治之后,再向西進取。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蹴而就,不說兵力能否支撐,糧草也是個問題,郭鵬囤積在在關中的糧草并不足以支撐曹仁一路打到敦煌去。
而且一路上也不是完全沒有敵人。
以馬騰韓遂為代表的主要的漢人豪強武裝被一掃而空了,羌人部落武裝還在,雜胡還在,要想繼續進擊,難度不小。
郭鵬不打算玩什么懷柔,他要的就是整個涼州,就是完整的河西走廊。
將來,他也要恢復漢朝時中國對西域的統治,重新打通絲綢之路,所以涼州東部五郡就是這一計劃的后勤基地。
屯田勢必要進行,隴右馬政必須要提上日程,一定要把這新獲取的土地打造為糧草充裕的前進基地。
而且對于那些羌人和其他部落的胡人來說,郭鵬掃滅馬騰韓遂等漢人豪強的時候也沒有對他們留手,一樣干掉了很多羌胡,自然不會得到信任。
馬騰韓遂等諸多漢人豪強對待羌人的態度是一致的,就是拉攏,作為同樣反對漢中央的叛軍勢力,他們和羌人的處境差不多,自然可以聯合。
郭鵬就不一樣了,郭鵬代表的就是中央。
西進之路,必然遭到這些羌胡部族的強烈抵抗。
若要全據涼州,還有不少事情要做,還有一些硬仗要打。
兩漢沒有完成的事情,郭某人要接手,徹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