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從這一刻開始,郭鵬已經是當之無愧的魏帝國的皇帝了。
劉健,已經是過去式了。
走過漫長的歲月,踏過尸山血海,郭鵬,郭子鳳,郭某人,終于坐在了這被鮮血和尸體環繞著的至高無上的座位上。
他一步一步地走上去,一步一步地走上去,從低,到高,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沒有絲毫的退縮,沒有絲毫的迷茫。
終于,他坐上了這樣的位置,他坐在了這個獨一無二的,至高無上的位置上。
俯瞰著眾生,俯瞰著向他臣服的人們。
這些,向他臣服,向他稱臣,向他跪拜的人。
有一個算一個。
都可能是敵人。
無論是誰。
這一刻開始,身為一位帝王的心被徹底激活了,站在這至高無上的地位上,郭某人正式開始了為自己而謀劃的歷程。
他對外公布,自己會在十二月三十晚舉行登基大典,一起舉行的還有漢帝劉健的禪位儀式。
建安三年會安然度完,明年的正月初一,就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新時代了。
時間還有一個月,亢奮過后,魏臣們緊急動員了起來。
關于稱帝所需要的一切準備,他們都要在這一個月之內準備好,否則新帝問罪,他們如何承擔得起?
程昱立刻擔當起了儀式的總負責人,開始根據禮制安排全部的儀式。
本來以為這會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只要按部就班就好,但是真的操作起來,大家才發現事情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很好理解,漢禮不是每一個漢臣都明白的,否則國家也不會專門需要一個禮儀官,甚至是一個禮儀部門,因為禮儀是一套極其繁瑣復雜的流程,為了將上層高高捧起,增加神秘色彩,禮儀就是重中之重。
而禪位禮儀也好,登基大典也好,都不是郭鵬手下這幫人能做到的,因為他們已經沒有什么可以參照的了。
中央朝廷里的禮官和相關典籍隨著弘農城的一把大火一起被燒成了灰燼,以至于大家都不知道該怎么操作這套流程,無奈之下,程昱只好緊急尋找懂得漢禮的官員或者學者。
很快,這個人選就被人們推選出來了。
當朝司徒,蔡邕。
蔡邕博文多識,久居朝堂,必然知道這一系列的流程,有他出手,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不過對于這個人選,程昱卻有些小小的憂慮,于是上門拜訪,本以為會遭到呵斥,最后不得不擺脫郭鵬出面,結果蔡邕卻一口答應了。
嗯?
這好像不符合蔡邕一直以來的辦事風格?
這是怎么回事?
看到蔡邕很痛快地答應了自己的請求,程昱完全不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還以為蔡邕要暗中搞事情,于是不放心的去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郭鵬。
“放心吧仲德,蔡公,是我去說服的,蔡公是漢的司徒,也會成為魏的司徒,你什么也不用擔心,盡管去做好了。”
“……”
程昱一臉驚悚。
蔡邕什么時候……
不過,這些事情并不需要他來擔心。
既然郭鵬都這樣說了,那么他只需要放心的把禮儀方面的事情都交給蔡邕就好了,其他的任何一切都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