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檀石槐能做到的事情,我們未必就不做到,我們的確沒有他那么雄才大略,但是我們一樣有膽魄,有決心!
素利和扶羅韓深深地感到憤恨。
他們決定要好好的給郭鵬一點顏色看看,讓他知道看不起自己的對手是一件多么錯誤的事情!
于是素利和扶羅韓商議,決定另外派兩支隊伍前去迎擊魏軍,牽制這兩支魏軍的步伐。
不求戰勝,只求牽制,所以人數不會很多。
然后由素利和扶羅韓一起率領主力正面迎擊郭鵬率領的主力,和郭鵬一決生死,爭取擊退或者打平。
要是能殲滅當然最好,雖然他們也知道這種可能性極低。
但是只要能讓郭鵬陷入困境,拖垮他的后勤,就足夠了。
漢人打仗大車小車的那種模樣,素利和扶羅韓也不是不知道,太重,太笨,根本不能和鮮卑人靈活機動的戰爭模式相抗衡。
他們打到哪里牛羊馬就走到哪里,根本不必擔心其他的事情,而且只要打入漢人的邊關,還擔心沒東西可以吃?
“此番郭鵬兵分三路,咱們也兵分三路,兩路牽制,一路助攻,不用太多兵力,只要能牽制住魏軍其他兩路人馬的進攻,就能給我們擊潰郭鵬主力的機會,只要擊潰郭鵬主力,其余兩路不在話下!”
素利提出了他的看法。
對此,扶羅韓表示認同。
“雖然他們人數多,但是偏師的人數也不會很多,況且我們也沒有必要和他們打生打死,牽制就可以,沒必要決一死戰,決一死戰交給我們中軍就可以了。”
兩人的目標達成了一致。
他們決定好了聯合,雙方放棄私怨,聯手抗敵,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整個鮮卑的生存而戰。
雙方協商之后決定,由素利的弟弟成律歸率領一萬騎兵牽制關羽所部軍隊,由扶羅韓的兒子泄歸泥率領一萬騎兵牽制張飛所率領的部隊。
扶羅韓和素利聯起手來,帶領八萬主力迎戰郭鵬的主力軍隊。
以兩翼牽制,中間突破的戰術,和郭鵬決一死戰。
絕不后退,絕不認輸,絕不投降。
戰斗到底!
他們倒要看看是他們先撐不住還是郭鵬先撐不住!
他們以這樣的決心和勇氣吹響了戰斗的號角,使得鮮卑人開始奮發向上,積極備戰,宰殺牛羊制作口糧,并且將老幼婦孺安排到安全的地方。
素利和扶羅韓也不是沒有考慮過萬一戰敗了該怎么辦。
畢竟郭鵬那牲口的戰斗力他們也都是領教過的,萬一真的被打敗了,總不能一點后路都不給自己留。
素利和扶羅韓一致認為不能完全一點后路都不留,畢竟誰也不想死。
后退的空間還是有的。
真要戰敗了,大不了學當年的北匈奴,往北逃也好,往西逃也好,終究是要逃跑的。
不能打仗的老弱婦孺就被他們安排著整頓一下,然后先往北走,等具體消息,要是戰勝了,就回來,要是輸了,那就繼續往北,繼而往西,再也別回來。
十萬軍隊要是被打敗了,這些老弱婦孺必然遭到魏軍的俘虜,那整個鮮卑就完了。
現在至少還能留下少數種子選手,以及一群小孩子,未來鮮卑族還是有希望的。
面對魏軍泰山壓頂之勢,兩手準備必須要做好。
只是為了敗亡而做的準備自然不會比為了戰勝而做的準備更好。
郭鵬這邊則是抱著必勝的決心,沒有為戰敗做任何準備,因為在郭鵬看來,戰敗是不存在的。
從出發以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軍隊沒有碰到大規模的鮮卑軍隊。
小股哨騎倒是碰著不少,互相之間也進行了交鋒,魏軍索敵騎兵屢屢擊殺鮮卑的哨騎,在戰斗模式上給了魏軍很大的信心。
不過鮮卑主力一直都沒有出現,前往索敵的騎兵也沒有什么發現,好像鮮卑人不曾南下一樣,這讓郭鵬不由得有些擔心。
他擔心鮮卑人真的被他打的丟了魂兒,這一仗干脆不打了,拼命往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