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帝國建立之初就不是這樣。
郭魏集團建立之初,并沒有士人入股,除了郭鵬本人有士人身份之外,所有部下都不是士人。
郭魏集團一開始完全是寒門豪強和黎民百姓加入其中組成的。
直到郭鵬成為上谷太守的時候,才有那么一些些的士人以個人身份加入郭魏集團,而且還沒有攜帶家族的資源進行入股。
最早入股的只有曹氏,夏侯氏,還有程氏,以及本家郭氏。
他們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投資郭鵬,取得了一定的股權,并且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剩下的全都是郭鵬自己通過屯田的方式積累資本,獲取糧食,獲取資源,打造軍隊,強化政權。
可以說郭魏集團從最開始就是郭某人自己處于絕對控股地位。
在整個發展壯大的青州時代,除了郭氏本家,沒有一家士族試圖投入資源入股,全都只是試探性入職,最多也就是技術入股,比如荀彧。
因為他們不認為郭鵬能笑到最后。
袁紹足夠強大,袁術也足夠強大,甚至劉表的名氣和地盤都很大,郭鵬在最初并不占有任何優勢,而且根基不穩。
這種方式固然給早期的郭鵬帶來了人才不足的困境,但是也促使他更加干脆徹底的執行下層戰略。
讓他更加努力推進政策,把權力觸角安在最下層,教人們識字,推行掃盲政策,在基數極大的黎民百姓群體里發掘出了第一批可以擔任基層官吏的人,為他掌控最底層。
他從最開始就走人民群眾的路線,為郭魏政權夯實了基礎。
等到郭魏政權徹底成熟之后,再有人想要入股,已經難度很大,或者說很難得到決定性意義的股權了。
魏帝國的根基是郭鵬一手締造遍布全國的屯田農莊體系。
維持魏帝國政權存在所需要的所有的士兵、軍糧、軍械物資、軍費等等,全都是這個體系產出的,而沒有多少大士族大豪強進行投資。
所以魏帝國建立之后,郭鵬有底氣有資格接二連三的掀起政治風暴。
因為他知道他對魏帝國有絕對控股權。
那些士人大部分都是集團大成以后才依靠文化壟斷進行技術入股,占據一點點可憐的股權,卻想要獲得東漢時代的決策地位,世上有這么美的事情?
一時不能消滅掉士人,但是士人也休想用技術壟斷對抗他的絕對控股。
基層力量完全不能和郭某人抗衡的狀態下,他們所能做的,最多也就是靠他們在文化方面的壟斷搞一場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逼迫郭某人讓步。
辭職,消極怠工,罷工,搞靜坐示威等等,讓政府停擺,讓郭某人辦不了事情。
這是他們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依仗,他們已經無法再次挑動天下,再陰謀策劃一場【黃巾起義】來給郭某人一點顏色看看了。
可是打破士人技術壟斷的必殺武器,已經掌握在郭某人的手里了,士人的技術壟斷在郭某人看來只是一個笑話而已。
正在遠征返回途中的郭鵬正在無聲地冷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