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一級別的封疆大吏們的反應才是郭某人相對重視的。
而州一級別的官員里,郭某人自然也是有基本盤的。
比如兗州刺史郭瑞,漠州刺史夏侯惇,益州刺史滿寵,青州刺史糜竺,冀州刺史韓浩等等,這些都是絕對不會坐歪屁股的。
所以他們也在第一時間上表表示支持科舉制度取代察舉制度。
然后就是郭氏故吏的那群士人刺史,郭某人親自提拔的涼州刺史毛玠,雍州刺史陳宮,平州刺史魯肅,揚州刺史顧雍等等。
他們雖然是郭氏故吏,但也有士人的身份,若反對這樣的提議,郭某人并不會覺得奇怪。
只會認為他們的政治覺悟不夠高,不能繼續擔當重任。
他們似乎都明白了皇帝的內心,所以并未讓郭某人覺得失望,在那批郡守大舉反對科舉制度運行的時候,選擇了支持。
對他們這群高官來說,擔心失去現在的既得利益才是最主要的心理,其他的想法都要位居其后。
好不容易在郭魏政權中爭取到了那么高的地位,得到權力,卻要因為和皇帝唱反調而失去,未免有些不值得。
話雖如此,失去士人的身份優勢也是一大顧慮。
所以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支持皇帝——畢竟權力和地位才是最重要的,沒有權力和地位,只有士人身份,也未必算什么好處。
當然更關鍵的在于,他們的權力也不完整,比起洛陽的那群士人們可以用罷工罷學來威脅皇帝,他們能做到的事情更少。
他們和那群猶豫不決的郡守們一樣,應該為自己的猶豫不決和最終表態支持感到慶幸。
因為很快,郭某人出動洛陽禁軍將五千多鬧事士人一網打盡的消息傳遍了天下。
嚇壞了不少人。
五千多士人啊!
皇帝居然真的……
五千血火之中磨練出來的皇帝直屬黑甲禁軍直接出動,衛軍直接封鎖整個洛陽的全部城門、坊門和街道。
據說那一日黑甲禁軍追著那些士人滿洛陽城跑,追上就打,往死里打,據說這一波打死了不少士人。
不論是官員還是太學生。
郭某人三次最后通牒之后依舊進行抗議的五千士人被郭某人一網打盡。
連帶他們的家人和族人一起,最后遭到牽連的人數超過三萬,接近四萬,全數被郭某人打成罪犯。
不是被發配邊疆,就是送到工地上干苦力,亦或是被殺。
他們失去了士人身份,失去了原來的戶籍,自己不得做官還要牽連家人族人,僥幸不需要被發配邊疆的族人也受到牽連,自己不得做官,只能看下一代是否爭氣。
郭某人徹底撕毀了和士人們的政治契約。
他從地方上挑選招募了兩千多黎庶官員大舉進駐洛陽,填補洛陽城的那些士子們的職位缺口,并且不曾引發洛陽乃至整個魏國的政治暴動。
直到此時此刻,很多人才如夢初醒。
他們和那些洛陽城里的士人們一起意識到了皇帝陛下不僅僅是一位皇帝,還是一位戰火里廝殺磨練出來的戰士。
他擁有極其強悍的力量,是一位說一不二的獨裁者。
很多事情是他不想,并非他不能。
比如用武力對士人的鬧事進行鎮壓,這就是他原本不想,卻并非不能的事情。
士人們觸犯了他的底線,動搖了他的權威和地位,他覺得自己受到了挑戰和危險,就要用空前殘暴酷烈的手段,甚至不惜大舉迫害三萬多人,以此告誡天下人——
別試圖窺探我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