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郁成城之后,郭瑾統領軍隊向大宛國都貴山城靠近。
摧毀了周邊所有的軍事設施之后,魏軍于十二月二十三將貴山城完全包圍。
之后魏軍截斷了城中水源,嚴令城中人放下武器投降,如此方能保全性命。
大宛王根本不敢投降,又對康居國和貴霜國的援兵抱有希望,所以拒絕投降,反而故技重施,以殺死所有汗血寶馬為威脅,要求魏軍退兵。
這種態度再次激怒了郭瑾。
他又不單單是為了汗血寶馬而來的。
他用四面圍攻的方式回應了大宛王,用大量猛火油罐和震天雷給予大宛王更加直白的警告。
遠程火力打擊之后,魏軍開始四面登城圍攻,猛攻貴山城,徹底不和大宛王有任何書信往來。
另一邊,大宛王所期待的援兵也發生了些許變故。
貴霜帝國在進兵與不進兵的選擇之間兩難。
此時大量和魏國有商業貿易往來的貴族、臣子上表勸誡皇帝,不要因小失大。
和魏人的友好關系還有貿易往來是貴霜帝國財政的重要支柱之一,如果因此受到損失,貴霜國內剛剛好轉的財政狀況會急轉直下。
貴霜皇帝一想,覺得也有道理。
和魏國的商業貿易是近年來最大的財政進項之一,要是失去了這個進項,豈不就是吃大虧了嗎?
但是也有些人覺得如果放任大宛被魏國消滅,魏國就能肆意插手地區政治,打破地域政治平衡,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
魏人消滅大宛國,從此把權力觸角延伸到本地區,這可是一件非常不樂觀的事情。
根據之前的情報來看,西域很多國家都已經完蛋了,基本上這場戰爭可以定性為魏國的開疆拓土之戰。
保住大宛對貴霜國的意義絕對比保住商業利益要高。
貴霜皇帝覺得這也有道理。
思來想去,貴霜皇帝決定還是出兵,不能讓魏國人把勢力延伸到中亞地區來——
他們還想著壟斷中亞地區的商業利益。
這要讓魏國人自己來了,直接和安息人還有羅馬人做生意,他們還怎么做二道販子從安息人和羅馬人那邊賺錢呢?
他還就真的不信魏國人會因為一場沖突就真的不做生意不走絲綢之路了。
于是,他決定把魏國派來的使臣抓起來下獄,然后出兵支援大宛國,打跑魏國人,維持地域局勢。
結果他還沒來得及行動,國內南部就爆發了叛亂行動。
某些對皇帝長期不滿意的人,或許是因為經濟利益上的糾紛,對于皇帝自己壟斷和魏帝國的商業貿易這種事情感到不愉快,忍無可忍,于是爆發了內亂。
叛亂行動如火如荼,參加的人數達到了數十萬人,聲勢浩大,大有席卷南部的趨勢,嚇得貴霜皇帝立刻停止了和魏國打仗的想法。
幸好還沒有抓住魏國使臣,不然就真的無法挽回了。
到時候兩線作戰,左右為難,一邊是敵**隊一邊是內部叛軍,他就真的慘了。
感受到了幸運的眷顧,貴霜皇帝感到無比的慶幸。
這下子,他是無法干預魏國和大宛的戰爭了,現在他只希望大宛人自己爭口氣,或者康居人給力一點,能把魏國人趕回去,順便維護一下他的利益。
他要集中全力平定叛亂去了。
未來會發生什么,實在不是他能干預的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