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書斜了他一眼沒有說話,于飛干笑了幾聲,在父母的眼里,女兒能嫁到十里八村已經是極限了。
于飛也沒有再說話,討論一支煙給村支書遞過去,倆人默默的抽著煙。
《論語》中的《里仁》篇里面有一句“父母在,不遠游”,在今天交通極為便利的情況下,這種話已經逐漸的演變成“父母在,不遠嫁”。
每一個遠嫁的女人,在婚姻中都承受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壓力,首要的一點就是:不能陪在父母身邊。
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永遠不離開自己,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可是這壓根不可能,長大了,才不得不接受一次又一次小別離。
遠嫁不比遠游,千萬里歸期遙遙,每一個有女兒的父母,心里都希望自己的女兒不要遠嫁,可總有一些女兒選擇嫁給愛情,遠嫁異鄉。
網絡上對于遠嫁有很多的討論,有的人說只要有真愛,其余的都無所謂,對此于飛一直嗤之以鼻,典型的有情飲水飽。
婚前總以為愛是一切,婚后你會發現婚姻不是請客吃飯那么簡單。
你真得懂的自己需要什么樣的生活嗎?你渴望著自由,可是能自己擔的起生活的責難嗎?你不想聽父母的話,可是你能不需要父母的幫助嗎?
記得在一篇文章里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十月懷胎,牙牙學語,教育,工作,戀愛,一切的一切安排和用心良苦都敵不過你現在選擇的決絕。
一個人帶著二十幾年的親情、友情、鄉情去到另一個地方,然后從新開始,創造一個新的回憶,之前的,都成了過往。
似乎你從來沒有來過,又或者你悄悄地來了又悄悄的走了,帶走的是兩位老人心上的那根線,長長遠遠的,放到了你在的地方然后來來回回的扯動。
眺望遠方,放長了眼光。
滿心離愁,你讓父母神情落寞的站在遠走汽車的后方,遠望,遠望,為你遠走的身影。
相見不如不見,你又一次讓父母追跑在車后,追趕的是你的身影和孩子的身影。
你之過,愛子莫若母,何以忍心傷其之深。
然后,你已經記不得多少年了,當你一年回去一次你都覺得多覺得不必要的時候。我不知道,那是該替你高興還是替父母高興。孫兒繞膝,徹夜長談,已經成了兩位老人幽深眼眸的深切渴望……
“娜娜什么時候回來?”沉默了許久,于飛問道。
“說是就這兩天,具體哪一天也不知道。”村支書想了一下說到。
“等她回來咱們先看看那個男的什么樣,其他的跟娜娜談談再說。”于飛說到。
“恩!”村支書沉悶的發出一聲鼻音。
“你在這歇會,我到大棚里面看一會。”于飛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安慰眼前的人。
走出很遠,于飛回頭看來,村支書依然佝僂著背坐在那一動不動,猶如一座經年被風霜侵蝕了的雕像一般,鼻頭不禁酸了一下。
遠嫁,你究竟失去了什么?
喜歡我有一座山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我有一座山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