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回來了,雞鴨也回來了。
樂韻關好牛,喂了雞鴨,再熱豬食,喂好豬,離開時悄悄地給牛和豬扔把空間里的紅薯葉和青草,再關上家畜房的門。
做完家務,洗手后再去挑出海鮮,處理好,提進廚房,捋起袖子做晚飯。
晚上樂爸周秋鳳在張海子家吃飯。
農村的生日酒,就中午一頓正餐,晚上一般是自己家人或兒女親家那類的親友們聚會。
張海子家晚上也只有鄭老太的兒女與姻親,以及張家幫忙干活的同宗,以及被請去幫忙的周村長劉路等人。
周村長與幫忙的眾人吃了晚飯后并沒拖拉,早早各歸各家,讓鄭老太的兒女們與姻親有時間聊聊體己話。
樂爸周秋鳳回到家,蟻老巖老和蕭哥兒、藍帥哥黑帥哥都回房休息去了,就他們家伢崽帶著大狼狗在等著他們。
見著自家伢崽,忙活了一天的樂爸周秋鳳,那點疲憊一掃而光,喝著自家姑娘泡的花茶,開心得像個撿到錢的孩子。
夫妻倆拉著伢崽絮絮叨叨地說話,有啥說話啥。
有大家長兩個話筒,樂韻也知曉鄭老太百歲壽宴有多少桌客——中午不算廚房的人和張家自己人,一共有二十七桌。
之所以沒超過三十桌,也是因為大部分村民也是要臉的,各家僅有一人去喝酒,不是全家出動。
若梅村與鄰村的各家舉家出動,起碼得百來桌。
村民大多是認識的,誰家去別人家喝酒時舉家出動,下次輪到他家辦事,別人也同樣全家都去。
人心是肉長的,將心比己,你體諒我,我自然也體諒你,你不故意給我添麻煩,我自然也不會拖兒帶女跑你家占位置。
長年累月下來,各村也形成不成文的規則,去吃酒就一人去,如果家里有十歲以下的小孩子,帶上小孩。
張海子家的二十七桌客也是純客人,因當天是周三,小孩們要上學,有小孩也是還沒上幼兒園的那類奶娃娃。
周秋鳳樂爸嘮嘮叨叨地說了有多少客,張海子家花了多少錢采買食材,收到了多少禮金。
總體來論,收的禮金沒有支多出。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農村喝壽酒比較簡單,以前是一家拿一二斤糯米,一壺酒,一二斤肉,或外加一點水果或雞蛋類的。
如果不帶自家準備的禮,包紅包大約是六十到一百之間。
鄭老太滿百歲,村人包紅包時在原有的基礎上添了點,最多二百塊。
張家的姻親們的紅包包得厚,一般也就六百到一千。
樂韻心中那只叫好奇的貓跳了出來,也當好奇寶寶:“支出與收入相比,相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