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之后,肆虐火星表面的全球性沙塵暴,終于完全消散了。
“地面指揮中心,這里是領航者號。我們即將登陸火星。”
“地面指揮中心,這里是領航者號,我們即將登陸火星。”
“滋...滋...滋....”
“這里是地面指揮中心,領航者號,祝你們一切順利。”
關閉通訊器,李默命令打開飛船的降落程序。
飛船操縱官應偉群按下了操縱面板的綠色按鈕。
領航者號開始緩慢下降。
“太簡單了,這才是真正的太空飛船。”應偉群甚至從駕駛座上站了起來,伸了一個懶腰,“輕輕一按,就可以實現自動降落。”
“太爽了!”
李默望著玻璃窗外愈來愈近的火星大地,笑而不語,這就是為墨星科技寧愿花費海量的經費,也要另辟蹊徑的研制新型太空飛船的原因。
傳統的航天火箭和太空飛行器,在領航者號面前只是一個大號的炮仗,根本不能勝任太空探索的任務。
“著陸倒計時5...4...3...2...1...”
伴隨著飛船的倒計時走向終點。
領航者號穩穩的在火星平原上穩穩的著陸了。
十分鐘后,穿戴者宇航服的李默輕輕打開艙門,正準備走出飛船。
“船長,您先等等。”
“等我打開攝像機。”
“好了!”
逍客比劃了一個OK的手勢。
李默重新打開艙門,輕輕的躍出,當雙腳踏上火星大地時,回過頭沖著攝像機比了一個V的手勢。
“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然后,轉過身去,身姿輕盈地漫步在紅色的火星大地上。
“完美!”逍客看著攝像機中的畫面,贊嘆道。“教科書式的表演。”他知道,這個畫面必將成為地球人類文明史中劃時代的豐碑。
片刻之后
“唉...船長,您好像走錯方向了!”
“古瑟夫隕石撞擊坑在我們的右手邊。”
李默轉過身來,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頭盔。
“這種人類第一人的感覺有點上頭...”
逍客:“.....船長真誠實!”
火星的古瑟夫隕石撞擊坑,被譽為火星上最寂靜的地方。即使是每年準時橫掃火星表面的沙塵暴也很少能打擾到這里。
而今天,情況似乎有些不同,一輛紅色的太空挖掘機出現在了撞擊坑的邊緣。
一條高達50公分的壟溝攔住了挖溝機的去路,只見它微壓大臂,用鏟斗支撐身體,然后下壓小臂,履帶輪半懸空,瞬間越翻越了壟溝。
動作連貫而絲滑!
“船長,您這多功能太空挖掘機開得真棒!”逍客在副駕座上,伸出了大拇指。
“那是當然,當年俺也是在藍翔的優秀畢業生。”登陸火星的過程異常順利,也讓李默有心情展現為數不多的幽默。
他操縱著探測車小心的避開一道深溝,要知道在火星,可是不存在4S的24小時救援服務的。
實際上,當初設計飛船時,設計師房瀾山就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未來的領航者號需要搭載一臺什么類型的太空探測器,并根據在NCSA的經驗,給出了幾個設計方案。
但李默看過這些探測器的設計方案后,都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因為這些太空探測器存在著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太“單薄”了,也許不小心碾到一顆石子,就會翻車。
當然了,這并不是房瀾山的設計水平不行,只是他依然對新型太空飛船秉持著“老舊”的觀點,盡力節省飛船的每一分的空間和質量。
這些對于“常規”太空飛船當然很重要,但對于擁有三組低光速電離子能發動機和超大空間的領航者號來說,卻不是任何問題。
李默對于太空探測器的要求就是:實用,穩定,全地形。他可不希望飛行了數千萬公里,最后因為探測器出了問題而無功而返。
這時地球一種野外工作小能手映入了他的眼簾--挖掘機。
難道還有哪種機械比挖掘機更適合野外工作嗎?
于是,一艘酷似挖掘機的太空探測車在墨子科技實驗室工程師們的手中誕生了,它擁有挖掘機的強悍的越野功能,并且由電力驅動。
他們稱這種探測器為太空挖掘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