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嫻安慰道:“這很正常,人類已經存在是百萬年,如果質子震動頻率能被輕易改變,時空縫隙隨處可見的話,那么這個世界不是充滿了穿越者。”
她的話引來了眾科學家的贊同。
“就是這個道理,人類存在這么久,唯一的疑似穿越者只有西漢王莽一人。不過考慮到他在大權在握的情況下,被位面之子劉秀干翻了,他的穿越者身份要大打折扣。”
“唉,如果我們能夠制造出時空縫隙就好了,這樣就可以全民移居平行世界,避免被外星飛船毀滅。”
“對,對,估計李默教授也是這樣想的,才制造了這臺質子對撞機。”
陳淑嫻沉默不言,李默從來沒有向他披露過全盤計劃。
參觀完質子對撞機后,吳衷亮教授又領著陳淑嫻來到一個玻璃罩子籠罩的水池前。
這個水池足有五十畝地那么大,里面并不是常見的砂礫土壤,而是一種黑色巖石。
里面的水既不是淡水,也不是海水,而是一種十分渾濁的液體。
在水池子中,有裸露在外的人工火山不時的噴出熔巖和陣陣黑煙。
在玻璃罩子的頂部,安裝有放電設備,不時有高壓閃電從水池上方滑過。
“這里就是生命起源研究池了。”吳衷亮教授介紹道。他總覺得把一個湖泊叫做池子有點怪,但是這是李默教授親自選定的名字。
“研究池子內的液體是古海洋原始湯,原材料是CH4、HO2、H2和少量NH3,這些無機物就是地球生命出現前的海洋成分。”
“玻璃罩子中的空氣,也和地球生命出現前的大氣成分差不多,由主要成份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氣、氨氣。”
“當然,這些簡單的氣體分子要想成為生物分子,就必須變得足夠復雜.合成復雜物質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于是我們在水池中設置了閃電發生器和火山。”
“電是一種能量釋放現象,火山噴發可以釋放大量熱量,這些都是原始地球上存在的能源。”
這是一個生命進化模擬器。
陳淑嫻知道李默一直有一個疑惑。
那就是地球上第一個生物到底是隨著時間,自然出現在地球上的,還是伴隨著流浪隕石來到地球的,更甚至是一種神級文明的作品。
生命是一種神奇的存在,一堆蛋白質,鐵,鈣等一些元素組成的“東西”,有了生命之后就變成有了自主思考,可以控制運動的生物。
但是把生命所需要各種材料堆積在一起,卻無法產生可以思考、活動的生命。
一具尸體和一個有生命的人,他們的器官是一模一樣的。但人可以思考。活動。尸體只能靜靜躺在那里,成為細菌繁殖的養分。
為了研究生命起源和生命本質的奧秘,李默教授在戈壁灘基地建立了這個生命進化模擬器。
她問道:“目前生命演化的進展如何?”
吳衷亮教授回答道:“一無所獲。我們在生命起源池子中安裝有智能監控系統,可以隨時監控原始湯內成分的變化,可是截止目前為止,里面并沒有產生期待的大分子有機物,也沒有氨基酸和核苷酸。”
“氨基酸和核苷酸是動植物體內普遍存在和最最重要的兩種生物分子,它們是建造生命大廈的磚塊和石頭,當它們出現后,才以為著生命開始起源。”
吳衷亮教授顯得有點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