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岳飛抗金,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后,偏安一隅、不思進取的南宋朝廷,便從此是主和派的天下。
這邊,宋室君臣西湖歌舞,日日不休;那邊,金帝完顏亮,卻在暗暗招兵買馬,大造戰船。
自紹興九年開始,金將完顏宗弼,數度發兵南侵,均被宋將李顯忠率部擊退。
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親率數十萬大軍,渡淮河,大舉進犯淮西一帶,大敵當前的宋高宗,不得不起用已經六十三歲的老將劉锜鎮守揚州,抵御金兵。
其時劉锜老且病,身體極度虛弱,不得已,又把軍權交給副帥王權。
沒成想,這淮西守臣王權,是軟蛋一枚,視金兵如虎狼,最后被逼著上了戰場,與金兵甫一交戰失利,竟置淮西于不顧,率一萬八千敗卒一戰而逃,一直逃至南京采石磯附近。
高宗聞訊大怒,直接罷了王權的官,再派老將李顯忠代之。
就在王權已被罷官,李顯忠還在赴任的路上,這個三軍無人管的重要節點,被南宋朝廷派往前線犒師的一個文官,時任參謀軍事的一介儒生,臨危挑起了重擔。
最終在采石磯,面對金兵已經在做渡江準備,大軍即將壓境的危險關頭,他毅然接過三軍主帥大任,率一萬八千余眾,與后來渡江而過的十五萬金軍,大戰于采石磯,最終以少勝多,大敗金軍,贏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保住了南宋的百年江山。
而此人,便是被譽為千古一人的虞允文。
“叮,第五次召喚開啟中
第一人,馮道,統帥40,武力55,智力94,政治98。”
馮道,五代政壇常青樹,有十朝元老之稱,從桀燕劉守光開始,歷仕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莊宗、后唐明宗、后唐閔帝、后唐末帝、后晉高祖、后晉出帝、后漢高祖、后漢隱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大半個五代,馮道都身居高位。
其圓滑程度和政治才能都是五代絕無僅有的,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
但馮道并非無能之輩,其重視人才、從善如流、事親濟民、提攜賢良、兢兢業業,儉樸平和,乃是人臣典范,在五代時期卻有“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稱譽”的聲望。
“叮,第二人,李振,統帥42,武力52,智力99,政治92。”
盡管因為各種原因,朱溫建立的后梁在歷史評價上總是負面多于正面,但是對于開創五代的歷史紀元的后梁,其文治和武功,似乎也并不差于后唐和后周。
甚至其匯聚的人才的優質程度,是高于五代其它時候的。而這些人才中,若是論及榜首,則無人能出敬翔之右。
敬翔之于朱溫,無異于王猛之于苻堅,幫助朱溫出奇謀,還幫助朱溫處理政務,后梁政事,基本出于敬翔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