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明智”姚廣孝不大不小地拍了一個馬屁后說道,“若吾所料不差的話,岳飛若是真的想要趁這個機會埋伏我軍的話,此次至少要布下兩道埋伏,甚至是三道埋伏,而只有那最后一道才會是真的。”
此前,岳飛在藤甲軍出場之后不久,雖然決定撤兵,但卻退而不亂,依舊是整齊有序,并沒有露出什么破綻。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要進行追擊,也一般是稍做追擊便可以了。但朱元璋、劉秀他們就這樣一直追了下去,就是為了讓岳飛他們以為朱元璋、劉秀他們急于決戰。
而且,朱元璋、劉秀他們也有絕對的著急的理由。一旦朱元璋、劉秀他們在這里拖的時間太長了,被項羽從后面打上來,荊北局勢必然就要陷入最糟糕的局面。
因此,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劉秀他們有充足的急于決戰的理由。以岳飛這等名將,姚廣孝相信,他是絕對不會放過這么一個機會的。
“而敵軍若是有連環埋伏,這前幾道埋伏,我軍就萬萬不可踏入否則,必會令那岳鵬舉生疑”姚廣孝繼續說道。
所謂連環埋伏,一般都是當敵人特別難纏的時候才會用的。前一道埋伏雖然也是實實在在的埋伏,但實際上,對方早就已經做好了這一道埋伏被看穿了的準備,真正的重心都在下一道埋伏之上。
而經過前一道埋伏之后,在警惕之心上勢必要比遭受第一道埋伏之前下降不少,如此一來,這下一道埋伏的成功率也就會更大。
而若是他們在第一道埋伏之上就踏入進去的話,必定會引起岳飛的懷疑。畢竟,埋伏的一方既然已經布下了連環埋伏,那自然也是認可了被埋伏一方的能力。
或者說,埋伏的一方相信他們可以看穿前面所布的埋伏,而以岳飛這種人,不管他這個連環埋伏是幾道,真正起作用的那一道很大概率是認為他們已經看不穿的。
因此,他們只需要保持正常的警惕之心進行追擊即可,在這過程之中,萬萬不可自作聰明。
而他們若是真的想要將計就計,算計岳飛一次,事先就絕對不能被岳飛看出一絲一毫的破綻。
“軍師所言有理,此時確實要謹之又謹”朱元璋點頭贊同道,隨即便喚了一員將領讓他去提醒最前面的楊素與朱棣二人。
“慢,停下”楊素向著身邊眾將招了招手道。
“楊將軍,可是有哪里不對,為何突然停止追擊”揚州軍大將陸耳不由得出聲問道。
“此處地勢平坦,極易騎兵進行沖殺,且陸將軍看這四周,土坑土坡也是不少,易于大軍潛伏若岳飛在此處埋伏上一支騎兵,我軍必定要損失不小”出聲的并不是楊素,而是楊素身旁的朱棣。
朱棣也是知兵之人,一眼就看出了這地形,確實容易埋伏。特別是對于晉軍這種騎兵占據絕對優勢的勢力,更是一個天然的埋伏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