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是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只不過,被李翔在現在這個時代就已經給提前搞了出來。
項羽既然已經支撐不住要消亡了,那還是徹底消亡的好。既然他已經失去了他既有的作用,已經無力在南方阻止劉徹和朱元璋的發展壯大,那對于李翔來說,還是讓他徹徹底底的消失好了,也別再茍延殘喘了省得日后李翔還得親手收拾,浪費力氣。
而且,猛虎臨死反撲,怎么也能夠給那兩位造成麻煩吧只是不知道能給那兩位造成多大的損失了
虞姬好歹是他的老鄉,她的智慧不見得可以比得上古代那些謀士們,但她的眼光卻不是古代那些謀士們可以相比的因此,對于她,李翔不得不防。
盡管李翔并不知道虞姬有可能會給自己留下一條什么退路,但以己推人,李翔會想,如果自己處在對方那樣的環境中,會給自己留下什么一條退路
于是,李翔留下了這么簡簡單單的20個字。
只要位于交州的浮水房成員,任何一人探聽出了項羽有退卻的心思,這二十個字都會被傳揚出來。而這二十個字看似簡單,卻足以作為針對項羽的殺手锏
古之項羽在敗亡之際做出了這樣的選擇,那么今之項羽在這種情況下會承認他不如古之項羽嗎
這簡簡單單的二十個字,或許比那些雄兵猛將有更大的殺傷力
果然,原本還有些心灰意冷的項羽,在聽過了這二十個字之后,已經徹底放棄了就這樣倉皇離開的打算
一個戰士,縱然是要敗亡,也應該敗亡在沖鋒的道路之上
項羽的決心,只有他自己知道有的人或許也會想到,但卻逼迫自己不去想他
“咔嚓”一聲,本來已經關閉了兩個多月的城門就此打開,一個個玄甲戰士浩浩蕩蕩沖擊而出。
事實上,即便是項羽自己不主動走出來,經過兩個多月的征戰之后,這座城池也早已經搖搖欲墜了,根本不可能再堅持多長時間了
而廣信城門大開,項軍出城的消息,第一時間就已經被徐世勣與朱元璋所察覺。項羽用兵,確實愛使用奔襲這種戰術,而當他使用這種戰術的時候。也確實會取到不小的戰果。
而如果是兩軍正面對壘的話,當項羽面對朱元璋或者是徐世勣這種高手的時候,就屬于吃癟的那一方了。
而無論是朱元璋或者是徐世勣都不是常人,自然會對項羽有所防備。因此,廣信城雖然那已經被他們包圍得滴水不漏,但他們卻依舊沒有放松對于廣信城的監視。
而廣信城四處城門之中,徐世勣負責北方,陳慶之負責西門,朱元璋負責東門,宋缺負責南門。
宋缺屬于剛剛加入朱元璋勢力的臣子,本不應該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擔當如此重任。只是,畢竟宋缺是朱標的岳父,和朱元璋弄起關系來還是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