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軍這一邊更是生冷不忌了,居然連日本馬都看上了,特別是傅友德在之前的一次交戰之中看到武田赤備隊的表現之后,便順手搞了一批倭馬回去。
就這一點,上面的那些高層還沒有什么,但晉軍底下的士兵們可是沒少議論紛紛。晉軍這是純粹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了,晉軍坐擁北方的高頭大馬,根本不知道南方對于騎兵這方面的苦
日后,這些船只可算是恐怕閑不下來了,在古代這種環
境之下,從大漢到倭國這來返一趟可不容易,恐怕等到這些船只下一次再次到達倭國之后,下一批需要他們運輸的物資恐怕也已經都開采好了。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戰船接下來恐怕是要連續不斷的來往大漢與倭國之間了,派出水師去保駕護航還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韓世忠、朱天蓬、劉仁軌他們干脆被調了回來,他們之所以被派出去,本來就是為了之前出于打破倭軍對于漢軍的包圍圈而出手的,可如今武田信玄既然已經大敗,那也沒必要繼續和上杉謙信不停地糾纏下去了。
也就在簡單的處理一下這些瑣事之后,大漢各路諸侯再次形成了決議,決定兵分三路繼續向著倭國東部方向進軍。
武田信玄經過上一場大敗之后,損失的可不僅僅是他一家的力量,而是所有大名的力量,是整個倭國的力量。
如此大的損失,倭國短時間之內是絕對無法彌補回來的。就算是我國可以繼續招募新兵,表面上是恢復了兵力,但實際上,事情哪有簡單,帳也不是這么簡單就可以算的。
武田信玄敗掉的那些士兵都是倭國所有大名的精銳,其戰斗力和人員素質根本就不是剛剛招募起來的新兵可以相比的。
因此,這些將領就是想趁著武田信玄或者說是倭國這些大名們還沒有恢復過來的時候,趁著他們正屬于一個虛弱階段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步步緊逼,不斷侵吞倭國的地盤。
只是,就在各位諸侯底下的將領當剛商議好進軍的事情之后,王翦大敗織田信長的消息正剛好在這個時候傳了回來。
常遇春、王翦父子與織田信長之間的戰斗,在最開始的時候,常遇春、王翦父子是一直占據著上分的,按照蟻多咬死大象的想法,漢軍從來都沒有著急和織田信長決戰,而是采取不斷襲擾的方式,今日殺傷他幾百士兵,明日再殺上他幾百士兵,時間一長,自然有織田信長支撐不住的時候。而只要時間一長,也自然會有將敵人殺光的那一天。
這種手段雖然慢了一點,但常遇春與王翦父子又并不著急。更何況,想要打勝仗,總歸是需要耐心的。連最基礎的耐心都沒有,是很難取得最終的勝利的。
只是,之后織田信長狠狠地從熊羆身上下手,狠狠地算計了熊羆一波,也讓晉軍在織田信長的身上栽了一個大跟頭,整整三千的騎兵就埋葬在了那一戰之中。
也正是因為如此,常遇春與王翦父子才準備給織田信長來一計狠的,好好教育教育對方做人。,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