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君稍待,吾與武田君一同”織田信長朗笑一聲,也同樣大步跟了上去。
這兩個人對視一眼,卻是各自長笑一聲。
釋然了,在這最后一刻,這兩個多年的老對手也終于釋然了
天照、建御雷等倭國高手,以及立花道雪等倭國將領,也都沉默著跟了上去。
這些人既然堅持到了現在,他們沒有像尼子經久那些倭國人一樣投降漢軍,更沒有像八俁遠呂智那樣數典忘祖,直接否認自己倭國人的身份,那么,剩下的這些倭國人自然多是心志堅毅之輩。
在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織田信長這些人的帶領之下,這里九成多的倭將都是折返身去向著破城的漢軍而去。
“我們走”望著眾人遠走的身影,德川家康經過一番劇烈的掙扎后才說道。
只是,他所離開的方向,赫然就是真田一脈把守的唯一一處還在苦苦支撐沒有丟失的那一處城門的方向。
值此生死存亡之機,敢于慷慨赴死之輩自然值得敬佩,但德川家康這樣的行為也不能指責他,倭國人不能不從留下絲毫的抵抗力量。只要一人還敢抵抗,那倭國就絕對不會滅亡。
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織田信長他們確實無畏,可德川家康的選擇卻很有可能是一條更加艱難的道路。
織田信長的左膀右臂之一的豐臣秀吉望著這兩撥截然不同方向的身影,同樣陷入了掙扎之中。良久,終歸還是長嘆一聲,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只不過,豐臣秀吉卻并沒有選擇跟隨自己的主子織田信長,反而是朝著德川家康離開的方向而去。
島津三郎左衛門義久、島津又四郎義弘、島津又六郎歲久、島津又七郎家久這四人雖然是倭國人,但當關羽領軍滅掉了盤踞在九州島之上的島津家族的勢力之后,這些倭將最終雖然大部分選擇戰死,但依舊還是有小部分投降了漢軍,而這島津四兄弟就是其中的典型。
事后,這四人就被關羽打發動了花云的手下。如今,這四人便跟隨著花云的先鋒軍,一路上猛打猛沖,這一路上竟然成為了沖得最靠前的幾路軍馬之一。
這島津四兄弟現在雖然是面向自己的同胞下手,甚至有個別人他們之前還認識。但這四兄弟該下手的時候,也絕對都不手軟。
他們不僅要給自己搏一個未來,同事也要給他們島津家族搏上一個未來。
尼子氏與淺井氏雖然也曾經在大戰之中損失慘重,可等他們投降漢軍之后,漢軍卻劃給了他們大量的地盤。
可以想象,等到這一場大戰結束之后,這兩家恐怕就會成為倭國接下來的主宰了。大漢一方雖然強大,但這些人總歸是不可能一直留在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