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一種劍法,只攻不守,有去無還;世上有一種劍法,劍出飲血,削鐵如泥;世上有一種劍法只求百戰死,不求茍且生。這是一套冠絕天下的劍法,也是一套被封印的劍法,它的出現打破了原本平靜的劍術體系,也讓一名正道巨擘冉冉升起并快速隕落。這就是破襲劍術,一套震古爍今的劍法,而其中最為凌厲的一式被稱作有去無還。
“百戰之劍,無所不破”說的便是這式劍法。
沈飛在夕陽下練劍,用朝花夕拾劍而非木劍,劍鋒上無數的花瓣在他出劍的時候快速凝結為一體,形成劍刃,雖然其鋒利程度不足以割傷皮膚,但總好過一地碎花了。
精赤的上身,棱角分明,一點不像是這個年齡的少年該有的身材,不過可惜的是,他的骨架向上拔,所以穿上衣服以后,會顯得消瘦。
離開劍崕以后,整整停課一周,沈飛閑來無事,便不斷磨練他的有去無還,每天三千次同樣的出劍,其枯燥程度非比一般,但也被他堅持了下來,三千次,這是他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就像狀元郎立志,每日寫一萬字的文章。
唯一可惜的是,苦練取得的進展不大,大概是劍刃銹鈍的原因吧,這式有去無始終沒什么威力。
距離沈飛練劍的空地不遠,莫君如懶散地倚著柳樹樹干,距離邵白羽很近,目光卻一直流連在沈飛的身上,要說男人的身上什么東西讓女人最心動,除了幽默之外,大概要數體魄了,沈飛又高又瘦,而且特別結實,體魄真的堪稱完美。莫君如少女心性,有的時候也忍不住多看兩眼。
這些沈飛不關注,卻都落在邵白羽的眼里,對方整天打坐,于劍招全然不顧,走的是和沈飛相反的修煉路線。他早已看出莫君如對沈飛有了垂涎,但并不捅破,畢竟這個年紀的少年,心智太不成熟,有些時候,或許自己都搞不清楚心里在想些什么。
邵白羽走的是打坐練氣的路子,曾得掌教飛葉傳藝的他,對于高深心法的探索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所以打坐的時候,總能向更深的層次領悟。
此時此刻,邵白羽的丹海已與初入道徑時有了不小的變化。金色的內丹懸浮在最高處,照亮了一塊不小的地方,內丹之下,仙力鼓蕩,波瀾如海,那是氣體狀的仙力經過壓縮而形成的。他早已發現,仙力在初步壓縮以后,會形成液體,可以流動;在完全壓縮以后,才會變成固體,體積最小,也最結實,狀態最不容易改變。
內丹之中的能量是儲存著的,調動起來需要時間,為此,丹海里還存在著液體的能量,這些能量是初步壓縮形成的仙漿,每一滴都凝聚著妙不可言的精華。
金色的鸞鳥羽翼豐滿,時常俯沖劃過水面,這是神鳥鴻鵠,所有的仙劍在認主之時都會經歷血契,認主以后,可以變成能量,進入主人的丹海,在里面自由的生活,或許,這就是為什么神劍總喜歡認人為主的原因吧。
有的時候邵白羽不禁會想,這樣一方奇妙世界,自己努力開發,會呈現出怎樣一番境況,可每每想起老乞丐的警告也只能強忍住沖動的想法,既然不得開發體內世界是整個仙界需要遵守的規矩,自己貿然打破的話無疑是不明智的。所以屢次內視以后,只得看著內丹光芒無法射入的混沌地帶躊躇滿懷。
這幾日間,邵白羽的身上產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首先是皮膚,他的皮膚不再止于白皙,而是無比透亮、光滑、細膩,真如溫玉一般;然后是眼睛,邵白羽漸漸發現,自己即便遮住雙眼,也能夠看清楚周圍的事物,這讓他感覺驚訝,平日里故意用一塊白色的綢子遮住眼睛,免得人家被自己沒有眼珠的雙瞳嚇到。最后是氣力,邵白羽莫名地感受到一股股的力量從內向外涌,好像有使不完的勁似的。
難怪世人都愿為仙。
這就是成仙帶來的好處了,奇妙的感覺真是無法言表。
邵白羽絕不會像沈飛那樣上身,莽夫一般,他習慣于書生的做派,文質彬彬、胸懷大志,文武全才。
每天吃過午飯,邵白羽就會御劍飛往東山,陪青牛上仙坐上幾個時辰,每每如此,雖只是閑來聊天,但卻受益無窮。
青牛上仙擁有著連掌教都只能艷羨的壽齡,它是蜀山劍派自創派以來興衰與共直到今天的見證人,無盡歲月積攢下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隨便一句話,都可能讓邵白羽受用終身。
這就是有個好老師的作用,當然,這樣完美的老師不會對所有人拋出橄欖枝,是邵白羽驚世的才能促使他這樣做的。在邵白羽去東山找青牛的時候,沈飛總會滿山的轉悠,一方面找些靈獸封印,另外一方面,尋找靈藥摘采,有著囚牛至尊逆鱗在手,再加上一個須彌芥子袋,沈飛幾乎擁有了無限廣闊的儲存空間,見到有用的東西,隨時摘來用作儲備,而老乞丐這幾天看不到人影,對他也不再有所約束了。到了晚上,沈飛便會來到水塘邊上,靜靜地等待,可惜,那個牽腸掛肚的人再也不曾出現。
最無聊的當屬莫君如了,她根本不愛練劍,也沒有心思打坐冥想,當兩人都神秘消失的時候,她總是會非常無聊,無奈之下只能去找小胖子雷縱橫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