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靈和尚道“旅人嘛,自然到過很多地方。”
“帝都也去過嘍”
“自然的,那是佛門的圣域,每到年底,天下的和尚都會匯集過去,做圣禮朝拜。”
“原來是這樣,那敢問大師,去過的這些地方中,哪一處最讓大師印象深刻”
“帝都是一處,金陵是一處,汝陽也是一處。”
“汝陽也讓大師印象深刻”
“汝陽偏居帝國一隅,其實蠻有特點的。”
“金陵又是哪里”
“金陵是整個人國最繁華的地方,不到金陵,不識人間繁華。與此相對應,帝都是人間最莊嚴的圣地,不到帝都,不知人間之莊嚴可敬。”
“看來這兩處地方,有機會一定要去見識見識了。”
“阿彌陀佛,比之仙山還是不如的。”凈靈和尚雙手合十,謙虛地道。
“大師太過謙了。”沈飛想了想,又問“大師接下來想去哪里”
“阿彌陀佛,云游四海,走到哪里,哪里便是極樂凈土。”
“原來如此,大師果然佛法無邊。”
“施主謬贊了。”話音一變,凈靈和尚反問過來“沈施主,在下心中有一事不明,想向施主請教。”
“大師請講。”
“所謂萬里之行,始于足下,若小僧行至蜀地靈山之中,將那里化作我腳下之凈土,道家可會干涉”
沈飛心中一凜,定睛打量對方,看凈靈和尚雙手合十,眉眼端正,毫不避諱地坦然面對自己,沉了沉,回答道“不管大師信與不信,蜀中千山永遠無法成為佛門的凈土”
“為何”
“因為山上之人常見仙人英姿,不會再去拜佛的。”
“這么說施主認為佛不如仙嘍”
“恕我直言,以華嚴寺的情形來看,佛宗和統治者沆瀣一氣,都是統治人們的一個機構而已,普通百姓與其說是信佛、拜佛,倒不如說是畏懼于佛,有求于佛。畏懼只因強大,而求助的對象則可以隨意轉化,誰給他們好處,他們便信奉誰,談何信仰可言。
仙卻不一樣,修仙是一種追求,是世上一小部分人對于世間極致的渴望,只要這個夢想在,人間處處都是仙山。”
沈飛這席話,三日前在翠蘭軒的時候還沒有想出,今日面對凈靈和尚,聽到他“走到哪里,哪里便是極樂凈土的大膽言論”,忽然生出感慨。佛徒于苦行之中,成真善真美之我,說白了還是自私的,是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而進行苦行。道宗則不一樣,道是一種信仰,是世人對于極致境界的探索,只要有這種探索精神的人,就可以信道、入道,就是我道教中人。
這一次輪到凈靈和尚沉默了,又濃又粗的一字眉微微蹙起,這是兩人見面這么多次,沈飛第一次看到他的表情有所變化。
良久,雙手合十道“在極樂凈土上,世人的一切愿望都可夢想成真。”
“呵呵,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大師口中的極樂凈土當是心中的凈土,難道世人便靠著精神世界的幻想而存活嗎”
“阿彌陀佛,心中有佛,則佛長伴其身;心中有凈土,則人間處處是凈土。”
“大師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
“沈施主,佛與道的優劣是個千年之前就打下的結,小僧我來到華嚴寺本為了入蜀證法,沒想到如此湊巧的遇見了沈施主,果然冥冥之中一切自有造化。”凈靈和尚身上現出不可思議的圣光,這種光輝很淺,幾乎與日光同色,沈飛以為自己眼花了,“佛祖不是幻想,佛祖真實存在于人間的每一個角落;佛祖走到哪里,哪里便是凈土,哪里便可得到安逸;只要你信任佛祖,安逸便可留下,如果不信任,安逸便會隨著佛祖的離開而遠離。世人對極致的追求早已有之,追求極致,便是追求佛祖,追求佛祖往昔的腳步,跟上它,便可達成心中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