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被譽為凈壇的入口,千年歲月中廟宇經歷大小數十次修繕,輝煌氣派,神圣莊嚴,寺廟占地廣闊,布局是其他所有僧院都無法比擬的,主要分為六個部分。
一是門殿,靈隱寺建立在長安城地勢最高的地方,通過山門便開始向上攀爬,普通百姓只能到達天王殿那里,再往前就不允許進入了。山門為三扇門,中間一扇大門常打開,左右兩扇小門只有特定時候才會開啟,大門代表著空門,東側的小門是無相門,西側的小門是無作門。無法無相,無垢無凈,是僧人進入靈隱寺的先決條件。
山門連接著一百九十九層臺階,全部走完了到達門殿,掛在門殿正中位置的牌匾上寫著慈悲為懷四個字,是用來迎客的,氣派恢弘,殿內宿有高達三丈的觀世音菩薩像,為純金打造,手持蓮花瓶,微笑面對世人,慈愛祥和。
神像之下放著三個蒲團,前來祭拜的人需要依次跪在蒲團上叩拜神像,祈求祝福,旁邊擺著兩張桌子,桌子后面坐著寺中的和尚,在此可以求姻緣,求富貴。
二是鐘樓、鼓樓,走過門殿,經五米回廊進入一片空地,空地上建有鼓樓、鐘樓,鐘、鼓二樓相對,鐘為洪鐘,鼓為大鼓,早晨敲鐘以鼓相應,晚上敲鼓以鐘相應,鐘鼓之間夾著一個長三米、寬三米,離地也是三米的高臺,寺廟開放的時候,高僧便在高臺上講經,信眾坐在高臺下面聆聽,值得注意的是,靈隱寺的講經人并不是主持,而是寺內的講經堂堂主,每日如此,只有發生大事的時候才會中斷。
三是天王殿,再往后就是平民百姓不得進入的地方了,叫做天王殿,是建造在鐘樓、鼓樓后面的一座殿宇,遠遠恢弘于門殿,供奉彌勒金身像。佛像高達十五米,為純金打造,袒胸露腹,隨意地坐著,充滿歡喜地看待世人。彌勒金身像旁邊,有著四尊小一些的佛像,由石頭雕刻而成,幾乎與殿宇融為一體,這是四大天王像,各個兇神惡煞與彌勒的開心笑容形成鮮明對比。他們是彌勒佛的守衛,是保護彌勒繼承佛祖之位的人,傳說佛祖離世之前將一個重要的任務交給彌勒,彌勒完成的很好,便將彌勒封為未來佛,亦即死后繼承自己意志的人。卻萬萬想不到彌勒對佛祖的愛超越了世間的所有規則,在佛祖釋迦摩尼圓寂后,居然將自己的血肉連同神力一起注入舍利子當中,使得佛祖重生,失去了成為新一任佛祖的機會。佛祖醒來后,認為是自己害了彌勒,便將一身神通散于天地,為信仰堅定的人給予指引,使得信奉佛教的人從中獲得力量。負責守衛彌勒的四尊天王像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身青色,拿琵琶、西方增長天王身紫色,持金剛杵、南方廣目天王身肉色,肩頭盤著一只怪物、北方多聞天王身青黑色,掌心里托著一顆寶珠。
四是堂口,天王殿后面連接著四座堂口,分別是經堂、講堂、羅漢堂和戒律堂。靈隱寺的弟子,初入門的弟子進新人院,做做飯、挑水、掃地等粗鄙的工作,榮幸拜師之后會被分在四座堂口中學習,而四大堂口職能各有不同。所謂經堂,是僧人講經的地方,終日參研佛經,參悟佛祖的意志,參悟慈悲的真意,經堂中的僧人在四堂中數量最少,地位卻最高,非具有慧根之人不得進入;所謂講堂,便是誦經之堂,每天戊時帶領全寺僧人念經一個時辰,聽從于經堂高僧的號令;所謂羅漢堂,是專門修煉武藝、磨練肉體的地方,負責保護經堂高僧;所謂戒律堂,是專門用來懲戒破了清規戒律僧人的地方,戒律堂中的弟子與其他堂口素有嫌隙,據說是因為本身負責懲戒,欲念太重所致,最近這些年戒律堂名存實亡,靈隱寺對破戒僧保持容忍態度。
五是大齋堂,過了堂口便是大齋堂,是僧人們吃飯的地方,佛祖言眾生平等,僧人不管地位高低集中就餐,不可分散就食,他們吃飯的地方叫做大齋堂,同時也是睡覺的地方。大齋堂旁邊連著廚房,背身建造了一排小房子,小房子里有通鋪,低階僧人在此就寢。高階僧人的房間距離他們不遠,房間面積也不大,只是不用再睡通鋪了,可以擁有自己的房間。
六是方丈院,靈隱寺設監院和方丈兩個最高職務,監院是靈隱寺的總管,地位僅次于方丈,方丈則是最高長官。兩人職責各有不同,打個比方,如果說方丈是德高望重,學問高深的精神領袖,那么監院就是寺院最高行政長官,負責寺院日常大小事務,是實際管理者。如今凈靈和尚是方丈,原來的靈隱寺主持在他到來之后主動放棄主持之位,做了監院。
方丈院是監院和方丈的正寢之所,面積不大,也并不奢華,在一個小院子里,氣息祥和。
方丈院后面有一堵墻,墻上開了一道一人通過的小門,平日里鎖著,預示著后面的地方外人輕易不可進入。據說門后面有著藏經閣和佛塔。藏經樓中儲存著記載有佛祖言論的經文,佛塔奉著得道高僧圓寂所化舍利子,是寺廟中最崇高的地方。
沈飛和納蘭若雪隨著信徒們走到山門前,看到今日三門齊開,非常不解,問左右皆不知,便產生了猶豫。
“沈飛哥哥,人家有種不好的感覺,不如打道回府吧。”納蘭若雪在沈飛臂彎處撒嬌。
“既來之,則安之,怕什么。”沈飛自然不會應允。
“沈飛哥哥,你想想咱們這樣做是不是太過分了,靈隱寺可是僅次于凈壇的地方,是佛宗高僧的老巢,咱們身為道宗傳道之人公然闖入進來,是不是太不給對方面子了。”納蘭若雪不想放棄,因為女人的直覺很準,來的時候,她已聽府上的管家詳細講述了靈隱寺的情況,如今三門齊開,要么就是新收了弟子,要么就是另有深意。
“不行,既然來了,靈隱寺是一道我們繞不過去的坎,況且我身為傳道使者,背后有整個道宗做靠山,相信他們不敢怎么樣的。”話及此處,沈飛猛然想起了什么,面色一變。他想起了普德大師的警告,如果凈靈和尚真正的目的是挑起佛宗和道宗的異教清洗之戰,那么所謂的靠山非但并不成立,反而會成為害死自己的緣由。
“沈飛哥哥,你相信人家的直覺,人家真的不想走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