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些經濟學家都是美國人,大統領對于他們的觀點或許還會有些懷疑。關鍵在于,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崩潰的學者中間,相當一部分出自于中國。這些人是中國各高校和科研院所里的大腕專家,理論上應當是掌握了這個國家最核心的數據,從立場上說,也應當是傾向于為中國說好話的。
可就是這樣一批人,也認為中國經濟是脆弱的、浮夸的,是一擊即潰的,大統領豈能不信?
一場國際貿易上的閃電戰就這樣打響了,大統領沒有給中國任何反應的時候,直接就頒布了若干條法令,向各個角度開始扼殺中國經濟。
雷聲很大,雨點也不可謂不密集。在貿易戰剛剛啟動的時候,中國也的確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許多企業的出口訂單突然就被取消了,一些國際間合作也突然就中斷了,還有許多在華的外資企業蠢蠢欲動,打算遷往國外。
輿論場上更是熱鬧,大批專家學者紛紛發聲,預言“今年將是最困難的一年”,結果被網友扒出來他們在過去十幾年間每年都要發出同樣的預言。一些公眾號把各地零星的案例湊在一起,聲稱中國已經出現了“外資出逃潮”、“破產潮”、“失業潮”,嚇壞了不少心理脆弱的花花草草。
一陣喧囂之后,人們開始慢慢回過神來了。貿易戰的確在打,但老百姓的日子也還要繼續過下去。要過日子,就離不開鍋碗瓢盆、襪子襯衫,中國是世界工廠,全世界的商品一半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大統領發布的法令再多,能代替一個擁有2億產業工人的生產基地嗎?
最早對中國供應商取消訂單的那些美國批發商,又臊眉耷目地回來了。還是原來那些商品,數量上還得再加幾成,因為圣誕假期快到了,而且誰也不知道大統領下一步會整出什么妖蛾子,趁著現在還能進口,還不多備點貨?
大統領提高了進口關稅,這些額外的關稅,總是需要有人來承擔的。照著美國批發商的想法,這些關稅當然應當由中國的供應商來承擔,承擔的方法,就是降低出廠價格。
“否則的話,我們就只能考慮從其他地方采購了。”
這是美國批發商們的威脅。
“不好意思啊,我們過去的價格已經是成本價了,再降價是不可能的。至于說從其他地方采購,嗯嗯,那就悉聽尊便了。”
中國供應商的態度很溫和,立場很堅定。
“要不,咱們兩家各承擔一半吧。”
美國批發商退了一步。
沒辦法,中國商品價格便宜、質量可靠,早已獲得了美國消費者的認同,你從東南亞采購一批商品回去,就算價格更便宜一些,消費者也不會接受。更何況,美國消費者大手大腳慣了,買啥都是成箱成打地買,3億多人的需求,除了中國之外,還有哪個國家能供應得上?
“降價是不可能的。看在多年合作的份上,這一次的商品,就還是照著老價格吧。不過,下一批商品,我們要漲價10%……”
中國供應商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