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CAD是新經緯公司的核心產品。這款產品最早是由公司的兩名創始人趙云濤和劉嘯寒開發的,是對國際最流行的圖奧CAD的簡單模仿。趙云濤和劉嘯寒原本都是國有研究所的技術人員,在聯手開發出華夏CAD的1.0版本之后,便辭職下海,創辦了新經緯公司,希望能夠有一個大展身手的機會。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非常骨感。由于華夏CAD的功能太簡單,而市面上又充斥著盜版的圖奧CAD,新經緯公司創辦一年時間,才賣出去45套軟件,賺了一萬多塊錢,連趙、劉二人的生活費都不夠。
李可佳當時是圖奧CAD中國公司的市場總監,因為看好華夏CAD的前景,便辭職加盟了新經緯公司,這對于她來說,算是一次風險投資,雖然當時的新經緯公司還是一個連工資都發不出的皮包公司,但如果華夏CAD能夠一飛沖天,她獲得的收益將遠遠高于外企給她的高薪。
李可佳加盟新經緯之后的一個英明舉措,就是引入了唐子風這個戰略合作伙伴。唐子風請新經緯公司幫助開發了與木雕機床配套的圖案設計軟件,按每套888元的價格賣給臨一機,再由臨一機以2680元的價格與木雕機床搭配銷售。臨一機的木雕機床前后銷售了上萬套,新經緯公司也因此而賺到了七八百萬,一舉實現了咸魚翻身。
有了錢,李可佳的經營才能便被激活了。她租了新的辦公場地,從市場招聘了一批窮困潦倒的碼農,一面對華夏CAD進行全面升級,一面積極開拓新的業務方向。唐子風籌建蒼龍研究院的時候,為了湊數,讓新經緯公司在其中也入了一股。此后,蒼龍研究院的一些軟件開發工作被分包給新經緯公司負責,讓新經緯公司又多了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
從為木雕機床配套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年時間。憑借不計工本的投入,華夏CAD從最初的1.0版本,已經升級到了4.0,實現了與圖奧CAD在功能上的完全兼容。軟件功能這種東西,是沒有專利權可言的。因為功能對應的是客戶需求,每個軟件都要滿足客戶的需求,總不能說你的軟件能夠畫齒輪,我的軟件就不能畫。
在功能之外,華夏CAD的內核算法是完全自主的,有些算法甚至優于圖奧CAD。圖奧CAD出現的時間較早,為了與當時的硬件條件相匹配,在算法上做了不少妥協。這些年圖奧CAD雖然不斷升級,但因為涉及到的模塊太多,又要照顧與低版本軟件的兼容性,所以沒法將算法全部更新,內核中的一些算法早已過時了。
華夏CAD沒有歷史負擔,從一開始就是參照最新的硬件環境開發的,可以使用各種最新出現的算法,所以效率上反而優于圖奧CAD,這讓李可佳頗為自得。
華夏CAD的另一個優勢,來自于豐富的廉價碼農資源。在美國,一個優秀的程序員年薪超過了10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就是80萬元。而在中國,雇一個清北畢業的軟件專業學生,月薪不過3000元,一年不過4萬。換句話說,在美國雇一個程序員的支出,在中國可以雇到20個人。
順便說一下,同樣是程序員,中國程序員的工作強度又要遠遠高于外國程序員,996這種事情,可絕對不是21世紀才有的,90年代的碼農遠比21世紀的碼農更為辛苦。這樣一算,中國的20個程序員,起碼能夠相當于美國的40個程序員了。
唐子風向李可佳指出了這一點,李可佳心領神會,開始拼命地堆人力資源,生生把一個軟件做成了勞動密集型產品。
為了方便用戶,各家CAD開發商都會在軟件中附帶一些常用的零件模板,用戶只要調出模板,改幾個參數,就可以設計出一些常規零件。但這種零件模板的開發是需要成本的,所以CAD開發商提供的模板非常有限,有些模板則需要另外收費,而且價格不菲。
李可佳手里擁有大量的廉價碼農,開發零件模板的成本比國外公司低得多,所以各種模板都像是不要錢一樣地加到華夏CAD里。買一套軟件,送整整一盒光盤的模板,這種事情也就是中國公司才干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