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前些日子,他才知道傳國玉璽被閻象和紀靈帶走,落到了呂布手里,如今已經送到許都。
沒了傳國玉璽,也就沒有說服孫策馳援淮南的理由。
袁耀年紀還小,除了以他的名義穩住淮南,根本不指望能做其他的事情。
強敵環視,楊弘早已是焦頭爛額。
他正和張勛商量怎樣應對可能來到的戰爭,門外有衛士稟報:“啟稟楊公,呂布不知為什么派人來到壽春。”
早就知道呂布回歸年少,而且還親眼看著他殺了袁術,楊弘對他可以說是十分忌憚。
聽說呂布來了,楊弘問道:“來人有沒有說要做什么?”
“沒有。”衛士回道:“他只是讓打開城門。”
“來的是個什么人?”張勛補充著問了一句。
“是個銀甲白袍的小將軍,頂多不過二十歲出頭。”
楊弘和張勛相互看了一眼。
倆人都沒聽說有個銀甲白袍的小將軍。
“我去會會他。”張勛站了起來。
“將軍負責壽春防務,不可離開值守半步。”楊弘說道:“還是我去。”
“來人身穿甲胄,還不清楚他要做什么。”張勛提醒:“楊公可得千萬小心。”
“這里是壽春不是下邳。”楊弘說道:“即使放他進城,他又能做什么?”
“話雖然沒錯,可楊公還是得小心才好。”張勛仍然不太放心。
楊弘不再多說,招呼衛士出門走了。
跟著來到門口,張勛看著楊弘的背影,心底涌起說不上來的滋味。
袁術有著顯赫的身家,可他卻不太擅長用人。
閻象之流雖有才干,往往說話辦事卻不討好袁術,因此很難得到重用。
反倒是楊弘,本事平常,只因為會討袁術歡心,常常能得到封賞。
論起能耐,楊弘確實不算袁紹麾下最優秀的。
可他的忠心卻是極少有人能比。
袁術已經死了,假如楊弘有心取而代之,憑著袁耀根本不可能阻止。
然而楊弘不僅沒有,反倒扶持袁耀繼承了帝位。
除此之外,他每天殫精竭慮,想的都是怎樣保著袁耀從強敵環視的境遇中殺出困境。
張勛和楊弘以往的關系只能說是一般。
最近這些日子,倆人卻走的越來越近。
帶著衛士來到城墻,楊弘向城外望去,只見一員銀甲白袍的小將軍帶著十多個士兵正等在那里。
“你是什么人?”楊弘問道:“為什么來壽春?”
“你又是什么人?”楊弘不認識趙云,趙云當然也不認得他:“快去找個說話管事的來,我的時間不多,沒工夫在這里和你耗著。”
“我是楊弘,如今壽春城里大小事務也都能說上一些。”楊弘回道:“將軍可以報上名姓了。”
“常山趙云。”趙云回道:“我奉呂將軍之命來到壽春,只打算討一些人回去。”
“討人?”趙云直言不諱,楊弘皺了皺眉頭:“討什么人?”
“討閻象和紀靈的家眷。”趙云回道:“如果肯把他們交給我,我必定給予回報。”
“不知將軍能回報我們什么?”正在為強敵環視犯愁,楊弘尋思著如果能和呂布化開干戈也不失是件好事,可對方允諾了好處,總不能不問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