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不早,敵軍趕路整天必定是疲憊不堪。”張勛說道:“我覺得陳將軍應當趁著夜色率軍突襲,以求一擊破敵。”
“我們有突襲的打算,難道敵軍沒有應對的謀劃?”陳到搖頭:“我覺得還是等天亮以后再與敵軍列陣對敵。”
“前方來的只是敵軍斥候,如果不趁著他們立足未穩加以擊破,等到呂布率軍趕來,我們是半點勝算也不會有。”張勛固執的堅持著他的意見。
他畢竟是整個淮南軍的統帥。
才投到壽春,陳到也不好強辯。
“我領三千人馬前去突襲,張將軍率領大軍隨后。”陳到說道:“兩軍一旦接戰,請將軍即刻率軍上前,或許會有勝算。”
他只是說或許,并沒有把話給說滿。
對于他的回復,張勛很不滿意,卻又不知道該怎么回應才好。
“恭祝陳將軍馬到功成!”無話可說,張勛只能拱手預祝。
點選三千兵馬,陳到領軍離去。
目送他的背影,張勛握了握拳頭。
見識過陳到的本事,也知道趙云的勇猛,他只盼望著陳到不要令楊弘和他失望。
淮南袁家已經無路可退。
假如趙云敗了,他只要成功突圍就能和呂布匯合。
要是陳到敗了,壽春可就是再也沒了機會。
目送陳到走遠,張勛下令:“傳令下去,繼續前進!”
陳到率領三千將士脫離大軍,很快就有斥候把消息傳給了趙云。
將士們已經休息了小半個時辰。
得到消息,趙云當即下令全軍開拔迎戰陳到。
兩支只有數千人的隊伍相向行軍,陳到身后有張勛統領的淮南軍主力,而趙云身后,呂布率領的將士們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趙云在路上并沒有得到有關呂布的消息,而呂布卻時刻關注著他。
距趙云率領的先鋒不過十多里,呂布統領大軍以相對遲緩的速度行軍。
探路的斥候來到他面前:“啟稟溫侯,陳到率領三千人企圖突襲趙將軍,張勛于后尾隨,趙將軍已領軍迎上。”
呂布示意斥候退下,張遼湊上來:“溫侯,趙將軍只帶了五千人馬,陳到要是拖住他,張勛一旦跟上,后果不堪設想。”
“所以我們得加快了。”呂布吩咐旁邊的小校:“傳令,讓將士們加快些走,今晚有場大戰,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
軍中將士多半是青州軍,只有少部分是經歷過下邳之戰的呂布舊部。
青州軍將士憋屈了很多年。
一度對將來不再抱有期望,呂布卻突然來到了他們的面前。
好幾年沒見過新兵器和衣甲,甚至連軍糧也沒從曹家領過半顆,來到徐州,不僅有了新的裝備,吃的糧食也都是曹操特意令人從許都送過來。
呂布說跟著他能夠建功立業,將士們當然深信不疑。
東漢末年提拔官員,雖然還是以士族出身為主,許多有能耐的在野之士遇見明主,也是可以有所作為。
對于軍中將士來說,出人頭地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立戰功。
積攢到了一定的戰功,他們就有機會成為軍中小校。
一旦躋身小校的行列,不僅在軍中同伴面前可以揚眉吐氣,養家糊口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懷著立下戰功的憧憬,將士們邁開步子加快了行軍的速度。
呂布提著方天畫戟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他很清楚,前方正醞釀著一場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