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等了一炷香的時間,李典覺得喉嚨干的快要冒煙。
要不是擔心井里有毒,他早就捧起木桶大口牛飲。
等到士兵們來他面前,李典有些不高興的問了句:“怎么現在才回來?”
“路不是很好走。”帶頭的小軍官回道:“不過我們卻找來了幾個村子里的老人。”
他回頭招呼:“把人帶上來!”
士兵們押著幾個老人上前。
來到李典面前,幾位老者戰戰兢兢的低著頭,哪敢多看他一眼。
“我問你們!”瞥了老者們一眼,李典問道:“這口井里的水,有沒有被人下過毒?”
他問起水井有沒有被人下毒,幾位老者都抬起頭。
老者們的目光顯露出詫異。
看著李典,其中一位老者說道:“所有河流溪流和水井都被人下毒,也沒人敢在這口井里下毒。將軍這么問,應該是不知道義井的來由。”
“看來還有典故。”李典問道:“能不能說一說?”
提起義井來由,老者先前的忐忑稍稍退去一些。
他站直了身子,講述起這個地名的來由。
從老者的講述,李典了解了義井地名的來歷。
當年大旱,此處人口多半出外逃難,留下的都是行動不便的老弱婦孺。
人們即將渴死餓死的時候,有個尋親的義士來到這里。
見這里因干旱而民不聊生,義士沒有離開,而是選擇留下,與村民們一道抗擊旱魃。
他認為被動的等待老天下雨,還不如主動去開井解決水源問題。
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們開出了眼前的這口井。
甘甜的井水救活了村民,也給這里帶來了“義井”的名號。
老者的講述并沒有打消李典的顧慮。
他對老者說道:“話雖然是這么說,可我憑什么信你?”
伸手一旁,士兵送上來那桶水。
李典凝視老者:“既然你認為不可能有人下毒,那就把這捅水給喝了。”
水是從井里打出,老者毫無顧慮的接過水桶,大口大口的喝著。
一桶水可不少,沒等他喝完,李典說道:“夠了,我相信這口井里沒毒!”
他吩咐將士們:“打水,本將軍要多飲幾桶!”
和李典一樣渴到嗓子快要冒煙,將士們聽說井水可以喝,立刻就有人上前搶過水桶打水。
打上來的第一桶水,當然是送到李典手上。
接過水桶,李典大口的飲著。
當他喝完水,正打算好好歇歇喘口氣,一個斥候來到面前:“啟稟將軍,附近發現淮南軍。”
才坐到地上,李典猛然站起:“在什么地方?有所少人馬?”
“就在前方不遠,大概三千多人。”斥候回道:“看樣子不像是壽春逃到這里的殘兵,更像是廬江太守劉勛的手下。”
“有沒有查清楚帶兵的是什么人?”李典追問。
“是個名叫李茂的將軍。”斥候回道:“此人追隨劉勛多年,功勞也有一些,是劉勛倚重的廬江悍將之一。”
“區區廬江,哪來悍將?”李典吩咐:“傳令下去,讓將士們做好準備,跟我一同殺敵!”
軍令下達,解了渴的將士們紛紛列隊。
李典扭頭對幾位老者說道:“多謝幾位,這里即將有場大戰,你們還是快些回家去吧!”
大戰將臨,幾位老者哪會在這里逗留,他們連忙告退離開。